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张健:中国心力衰竭的进展

张健:中国心力衰竭的进展

2016-03-24 18:48 阅读:2380 来源:医脉通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3月11日至13日,2016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会上,来自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及阜外医院的张健教授做了题为“中国心力衰竭进展”的精彩演讲。

    3月11日至13日,2016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会上,来自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及阜外医院的张健教授做了题为“中国心力衰竭进展”的精彩演讲。

    流行病学研究

    China-HF研究启动于2012年,于2015年完成数据统计并投出研究结果。根据中国指南定义,HFpEF患者占36%,HFrEF患者占39.7%,还有24.3%患者的LVEF≥45%,但因存在其他病因(心肌病、明确结构性心脏病)而无法归入HFpEF.近三十年来,中国心衰患者的合并症也发生了变化,冠心病及高血压比例增加,瓣膜病比例降低。在符合指南用药标准的HFrEF患者应用标准化治疗中,利尿剂应用比例为72.2%,ACEI/ARB比例为67.5%,β受体阻滞剂比例为70.0%,螺内酯比例为74.1%.入院前指南推荐药物的处方情况不容乐观,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及螺内酯的使用比例都很低。自1990年至2015年间,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与螺内酯的使用率逐渐上升,利尿剂使用率变化不大。国内心衰患者住院期间非药物治疗中起搏器、ICD、CRT及CRT-D的使用率均不及欧美国家。住院死亡的预测因素包括收缩压、急性心梗、感染、右束支传导阻滞、总胆红素或尿素氮的升高;出院后1年死亡风险因素包括BMI、NYHA评级等。

    探索新方法的临床研究


    近年来,我们也参与了一些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比如在Paradigm HF试验(n>374)中贡献了5%受试者,在ASCEND-HF试验(n>700)中贡献10%受试者,准备在Ralax-Asia试验(n>600)中贡献25%受试者。同时我们也进行了很多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临床试验,例如发现rhNRG-1能够增加慢性心衰患者的LVEF,降低ESV及EDV,改善其心功能;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发现芪苈强心胶囊能够进一步降低NT-proBNP水平,可改善心衰患者症状,应用于慢性心衰的联合治疗。

    期间我们也对一些新型标志物进行了研究,例如对可溶性ST2(sST2)的试验,结果发现sST2在不同随访时间内的预测价值与NT-proBNP相似,且对NT-proBNP预测有补充作用。Galectin-3及NT-proBNP联合对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都有良好的预测价值。Galectin-3受肾功能的影响大于NT-proBNP及sST2.

    2015年发表于《自然》子刊的研究发现,E2F1/miR-421/Pink轴可以调节线粒体片段及心肌细胞的凋亡,可以作为今后心脏疾病治疗的靶点。

    急性心衰治疗流程图

    对128例早期心肌病(ROCM)患者的研究发现,48%的ROCM患者经治疗后LVEF可恢复正常。真菌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死亡率与复发率较高,手术治疗后复发率依然较高。

    此外,国内学者也做了很多心衰管理途径的研究工作,主要从社区教学和基层培训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规范化培训中心,努力使心衰教育工作深入到每个基层单位,构建心衰防止网络。通过社区教育完善对患者、基层医生及社区医生的培训,通过举办大型学术会议来吸纳最新国际性的心衰诊疗知识。希望凭借我们的不懈努力,使中国的心衰治疗日趋成熟。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