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2015年8月17日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发表了一篇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在纽约市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接受了为期27个月的易普利姆玛治疗的29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这些患者当中发生的常见的几种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包括腹泻,肝炎和垂体炎。该癌症中心的Troy Z. Horvat博士及他的同事报道说,相当多的情况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尚不足以控制这些副反应,有时候还必须额外予以全身免疫抑制治疗。研究人员称,“易普利姆玛(Ipilimumab)用于治疗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时,应做好应对免疫相关副作用的准备,如果出现了这些副作用,医生应该尽早发现并积极治疗”。
根据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临床实践经验,研究人员怀疑,易普利姆玛引起的有临床意义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要高于先前的报道,就3级及3级以上的不良事件发生的数量而言,也比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公布的要多。同时,研究人员还怀疑,只有免疫抑制剂方能控制的副反应事件也大于一般预期。以前的研究表明易普利姆玛的不良事件率约为6%到19%不等,但并没有任何研究给出过任何有关使用皮质类固醇才能控制不良反应的信息。
经研究分析,他们证实了之前的怀疑;研究显示,31%的患者出现了3级-5级的不良事件,这部分患者有35%需要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3级及3级以上药物毒性事件发生率是之前易普利姆玛临床试验报道的两倍以上。在该研究中,易普利姆玛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50例,其中3例患者出现了肠穿孔),肝炎(22例),皮炎(21例),内分泌疾病(14例),垂体炎(6例);葡萄膜炎(2例);肺炎(1例);关节炎(1例);听力下降(1例)。发生了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9%因症状较重从而停止了易普利姆玛治疗。
Troy Z. Horvat博士及他的同事说道,这部分患者有约1/3的患者—占研究总人数的10%—在接受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时还需额外予以全身免疫抑制治疗,包括英夫利昔,霉酚酸酯或阿达木单抗(J Clin Oncol 2015 Aug 17 [doi:10.1200/JCO.2015.60.8448])。
在这项研究中,易普利姆玛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发生药物毒性反应后需予以激素甚至进一步的免疫抑制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之前的报道,其原因有可能是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医疗组的医生在真实的临床实践中治疗患者的经验相当丰富,非常熟悉药物不良反应,能够早期发现这些不良反应并及时予以干预处理。
研究人员指出,“根据我们的经验,如果易普利姆玛的毒性不良反应在早期经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改善不明显,那么继续延长易普利姆玛治疗也不能使患者进一步获益,而且多数患者最后也会因为不能耐受副反应而要求停止用药。…我们认为,权衡整体风险及获益,出现严重副反应时早期使用英夫利昔单抗以期延长治疗时间比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更好一些。”
是否发生了不良事件或是否使用了糖皮质激素并不影响总生存期中位数和治疗失败患者的生存期中位数。总体而言,12%的患者黑色素瘤得到了长期控制,不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基于他们与另一个研究小组的发现,Troy Z. Horvat博士及他的同事说道,“我们相信,医生和患者不需过于担心易普利姆玛引起的需要全身性免疫抑制治疗的不良事件,因为总体来讲,毕竟该治疗药物对患者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