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心血管内科医学进展 > 曾昭耆讲病例故事:她说自己来自“冠心病家族”

曾昭耆讲病例故事:她说自己来自“冠心病家族”

2015-07-24 09:11 阅读:1608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全科医学周刊 责任编辑:李思民
[导读] 医生给她做了详细的心内科检查后,告诉她: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她有冠心病,胸闷和叹气属于功能性问题。但是为了早期发现,建议她今后定期来复查,最好把儿子也带来检查一下。
    女性40岁,外企“白领”,来到心内科门诊对医生说,她的父亲死于心肌梗死,母亲血压很高,哥哥最近又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认为自己来自一个“冠心病家族”。她自诉工作劳累、紧张,偶有胸闷,叹口气觉得舒服些,怀疑已经有了冠心病。而且非常担心她本人和13岁的儿子早晚也会发生心肌梗死。

    医生给她做了详细的心内科检查后,告诉她: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她有冠心病,胸闷和叹气属于功能性问题。但是为了早期发现,建议她今后定期来复查,最好把儿子也带来检查一下。

    全科医生应该怎么做

    对这个问题,全科医生可以采用不同的办法。当然也应该首先详细了解她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一般性查体,然后给予耐心解释。

    第一,由于雌激素对动脉硬化的保护作用,中年女性发生冠心病的概率比同年龄男性低得多。第二,冠心病虽然不能说与遗传毫无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后天因素。

    西方一些国家的冠心病患病率比中国高,按说他们那里的“冠心病家族”应该也多。而且,按她的想法,这种病的患者只会愈来愈多。但是,由于他们重视健康教育,推荐控制饮食脂肪含量、限制吸烟、提倡运动等,近年来冠心病患病率反而下降。

    事实表明,所谓“冠心病家族”,可能意味同一家族成员中,大家都存在某些不健康的性格和生活习惯。例如,饮食中脂肪和盐含量偏高,不喜欢运动,工作特别努力、要强、较真,性格上有点“小心眼”,过分计较得失,不善于化解心理压力等。听我这么说,她承认她们家人确实存在这些情况。我告诉她,这些都是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该从性格和生活上努力消除这些不利于健康的因素,这样就能使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明显降低。

    和前面那位心内科医生相比,这是在全科医学思想指导下采取的另一种处理方式。

    对两种不同处理方式的体会

    应该说,心内科医生的做法基本上是对的。但是,这样似乎并不能消除这位女性心中的“冠心病家族”阴影。她仍将怀着焦虑不安的心情,时时担心着“魔鬼”的降临。

    由于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存在不同的关注点,在处理疾病问题上可能出现某些截然不同的态度。关键是,应该将“在劫难逃”等待疾病出现的消极反应,转变为纠正生活方式上存在问题的主动行为。实际上,这才是预防冠心病最积极的处理方式。

    举这个病例,并不是说只有全科医生才会这样处理,不过是想说明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以患者为中心”应该是全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更加重视的事情。

    读曾老的文章,比较深的感触是在他的病例故事中最常提到的就是“以患者为中心”。然而,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诊疗过程往往“以疾病为中心”。对于患者来说,手里攥着好几个科室的挂号单来“看病”,身体的劳累、内心的焦虑往往激化不良的患病情绪;对于医生来说,出于对患者生命的负责以及风险规避的原则,也往往建议患者到其他相应的专科去“瞧病”。

    在医患矛盾愈演愈烈的今天,我们或许要思考一下专科的细分,有没有更多考虑人的因素;而对于有着“全人”理念的全科医生来讲,如何给予居民或患者更多的支持,让患者也慢慢扭转“以疾病为中心”的观念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