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谁来医治“儿科”之痛 谁为儿童健康负责?(2)

谁来医治“儿科”之痛 谁为儿童健康负责?(2)

2011-11-24 09:55 阅读:2198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申琼鹤
[导读] 今年4月14日,《民生广角》版刊发的《儿科难,难在哪》的报道引起读者广泛关注。时隔半年多,当记者再次深入北京儿童医院,所看到的一幕幕令人担忧看病难问题更趋严峻。 因为集中了北童医院、首都儿研所、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等多家医院,这里的习惯性拥堵让

    医生流失:多点执业就是去”贵族医院“?

    晚上8:30,记者来到与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大楼相连的”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

    这里与北京儿童医院的嘈杂有着天壤之别。

    一进门诊大厅,便有引导员带领患者走向挂号台。一楼是医院的挂号登记处、咖啡厅、儿童用品店。住院病房配有电视、独立卫生间。内科护士站,摆放着患儿营养餐清单。当天的值班护士说,内科病房目前仍有空床。

    在二楼内科诊室外,一位母亲说:”我们之前在北京儿童医院挂了下午号,当时护士告诉我们前面还有600多个号,至少得等四个小时。孩子都烧到40度,我们等不起。这里内科副主任医师的号是700元一个,虽然很贵但可以不用排队。“

    在新世纪儿童医院外科住院部,吴女士说,她女儿三岁多,明天就要在这里做手术。她说,花短时间就能约到北京儿童医院的专家做手术。不像在公立医院,这里人少,医生可以和她们做较长时间的沟通。

    ”手术费多少钱?“记者问。

    ”我们做鼻腔腺体切除手术,住三天,加治疗费一共要四万元。这里是北京儿童医院的国际部,做手术的医生都是北京儿童医院的主治医生。“

    果真是所谓的”国际部“吗?

    记者以患者身份询问了当天内科住院部的值班大夫。

    对方回答说:”这里的主治医生大部分都是北京儿童医院的,但这里不是儿童医院的国际部。“

    ”这家医院是私立医院吗?和儿童医院是什么关系?“记者问。

    ”是私立医院,是医疗技术合作关系。“

    ”我们想在这里做手术,医生水平能有保证吗?“

    ”有保证,我就是北京儿童医院的大夫。您在这里做治疗,我们可以帮您约儿童医院的大夫,您想找哪位主治大夫我们都可以帮忙约请。“

    这里的一位耳鼻喉科大夫说,他平时在北京儿童医院看特需,周四和周日在新世纪儿童医院坐诊。据了解,北京儿童医院特需门诊的挂号费是300元,而在这里挂号费是700元。而700元还只是这里最便宜的专家号。

    当然,能够承受一次七百元挂号费、三天四万元住院费的,只有少数高收入者。

    记者在新世纪儿童医院网站查询了该院医生的资料,这里相当一部分的专家曾经或正在北京儿童医院工作。

    ”按照规定,医生是允许多点执业的。“北京儿童医院办公室负责人强调。她解释说,新世纪儿童医院与北京儿童医院各自独立。两家医院有业务合作,很多医生在两边出诊。

    记者随后采访了北京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该局透露,截至10月31日,北京共有251名医生注册多点执业。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2009年9月16日卫计委《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中也对医师多点执业做出规范。”但在《通知》中有一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引导医师合理流动,并鼓励医师主动自愿到基层和农村多点执业。“对方强调。

    ”国家是鼓励多点执业的。“记者得到了来自卫计委和北京市卫生局的答复。但对去”哪种点“执业并没有限定。

    然而,问题已摆在面前公立儿童医院医生供不应求,大量外地病人和急难危重患儿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待,而少数人却在所谓”贵族医院“享受着稀缺的公共医疗资源。在公共医疗服务远远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百姓普遍反应”看病难“的现实之中,这公平吗?在相关部门大力提倡和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今天,这难道就是我们所鼓励的”多点执业“吗?

    专业取消:谁为2.3亿儿童健康负责?

    一方面许多公立医院的医生已不堪重负,另一方面,医科大学的学生却面临就业难。

    首都医科大学(招生办)北京籍的一名大二学生告诉记者:”整体上看,首医的就业前景不太好,即便是我们附属的佑安医院,我们基本没可能进去的。他们只要协和或者北大医学部毕业的博士,其他的都不考虑。像儿科学制是七年,我们学校算是就业好的,但本来招生就比较少,考分也高。我到时候就业打算先到北京的县区医院工作。“

    ”现在虽说病人看病难,看似医生紧缺,但其实我们就业只能到小医院去,大医院不会要我们学生。现在的情况是:病人看病难,而我们学医的人也没啥好出路。“首都医科大学山东籍的一位大二学生说。在医学院校生源紧张的大背景下,愿意从事儿科的医学生更是少之又少。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会长朱宗涵说:”国内医学院校取消了儿科学专业,儿科医师缺乏来源,也难以保证质量。“据了解,1998年,教育部为了拓宽专业面,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中,将儿科专业作为调整专业,于1999年起停止招生。在此次专业调整后,中国儿科医生的摇篮纷纷关闭。

    曾任北京市卫生局局长的朱宗涵对此感触很深:”儿科专业被取消后,新的儿科医生的培养机制迟迟建立不起来,也始终没有一个培养儿科医生的规划。全国每年需要培养多少儿科医生?谁来培养?如何培养?现实是,十余年来,全国儿科医生的数量只增加了5000人。“

    而与此同时,我国0-14岁人口已增至2.3亿人。

    教育部门仅仅是为拓宽专业面而取消儿科学专业,还是出于别的考虑?在一个儿童数量已占到人口总量16.6%的国家,难道我们真的不需要儿科学专业?一个专业的取消多么容易,而一批人才的培养是多么困难。在儿科医生后继乏人的困境之下,儿科学专业的取消又何尝不是釜底抽薪。

    而另一个事实是,在专科医院人满为患的同时,一些综合性医院的儿科却在萎缩专家们坦言:在公立医院运行主要依靠药品、检查收入的背景下,因为儿童用药量少、辅助检查少、收费项目少,医疗收入明显低于其他科室,儿科日益沦落为医院的”边缘“科室,许多综合性医院有的缩减儿科病床,有的取消儿科病房,有的干脆撤销儿科。

    而近几年,几乎各地儿童专科医院的业务量却突飞猛进

    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儿童医院年门诊量达240.5万人次,日均7000余人次。

    据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公开数据,该院目前每天平均接诊超过3500位门急诊病人。

    中山大学医院管理处梁勤儒等人在《正视综合医院儿科困境组建更多儿童医院》一文中提供以下数据:中国儿童医院数量及其床位数呈明显上升趋势,1995年分别为35所和9407张床位,2005年已发展到58所和14353张床位……

    一边是”一号难求“,一边是”一岗难求“,有限的”蛋糕“该怎样分好?

  • 1
  • 2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