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交管局发布相关数据,2013年,贵阳市**交管局通过开通的“绿色通道”,共进行紧急救援150余起,平均每隔一天半就有一名危重病人获救。
据了解,贵阳市从2008年开通了绿色通道,至今共进行救援救助600余起。2013年的救援力度明显增加,共有150余起。对此,贵阳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来,贵阳经济发展迅速,大量市民都拥有了私家车,城区平均每天有40万的车流量,给主城区道路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因此,在高峰期时段,如病人突发严重疾病,病人及家属会向交警求助。
该负责人还说,在近几年的救援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病情不算严重的市民向民警求助,这样一来,不但造成了各方资源的浪费,也许会耽误更需要救助的病人及时就医。
“任何一次救援,都有群众和多个部门的联动参与。”贵阳市**交管局“850”指挥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接到市民求助信息后,指挥中心将立即启动救助机制,利用GPS定位,调派最近的民警进行救援,指挥中心民警通过观看大屏了解道路通行情况,向实施直接救助的民警提示最佳行驶线路,安排附近各路口民警帮助疏导交通,并在街面路标大屏上显示救助信息,通过联系市交通广播电台向外界发布消息,让其他车辆配合救援工作。
另外,“850”指挥中心和市一医、贵医附院、省医等多家医院都形成了联动救援机制,在接到救援信息后,指挥中心也将把信息第一时间通知医院,请求他们及时接诊受助病人。
“我们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救助行动中,也请慎用我们身边的救助资源。”该负责人说,目前,交管部门开通了“5985055”、“122”两部救助电话,外地危重病人如要送往贵阳的医院就医,家属、护送的医生可以提前与贵阳交警联系,做好救助准备。对于市内突发严重疾病的病人,在无法及时找到现场交警时,也能拨打热线电话寻求帮助。 (本报记者 **)
相关链接
迷路半小时 “绿色通道”来解围
2013年3月18日下午,一辆载着危重病人的救护车,从安顺赶往贵医附院,却因道路不熟悉在城区迷路,所幸得到交警救助。
贵阳市**交管局一大队民警陈俊说,当日17时30分左右,他正在喷水池路口执勤,一辆从紫林庵方向开来的救护车一下停在他的身边,副驾驶摇开窗户,一位医生语速很快地向他求助,“警官,车上有颅脑出血的病人,需要去贵医附院抢救,我们从安顺过来,都迷路30多分钟了。”
“听到这样的求助,我马上通过对讲机向上级汇报。”陈俊说,收到“赶紧带路”的指令后,他驾驶摩托车到黔灵东路口,指挥黔灵路上的直行车停下,让急救车通过。此后在行驶过程中,警车鸣笛,社会车辆在安全变道的情况下,让出“绿色通道”。
“在去贵医的路上,救援碰到了麻烦。”陈俊说,当时,有两个车错不开,于是他赶紧下车疏导,但是因为前后都有车辆,疏导需要时间。幸好这时两名贵医的急诊医生赶了过来,这才将病人顺利送入了医院进行抢救。整个急救过程持续了4分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