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心血管内科诊疗指南 > 解读《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及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

解读《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及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

2013-09-23 14:55 阅读:2170 来源:爱爱医 作者:道**然 责任编辑:道法自然
[导读] ESC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指南更新:强调个体化、以患者为中心 --解读《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及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 近期,在荷兰召开的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由ESC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联合发布的《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及心血管疾病诊疗指

    ESC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指南更新:强调个体化、以患者为中心

    --解读《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及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

    近期,在荷兰召开的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由ESC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联合发布的《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及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简称“新指南”)正式发布,以下是对新指南的精要介绍和参会中国专家潘长玉教授的现场点评。

    糖尿病诊断和风险评估简化

    与2007版指南相比,新指南简化了糖尿病诊断:对于怀疑糖尿病的患者,首先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检测,如果HbA1c水平升高,可诊断为糖尿病;如果HbA1c水平高,对于伴有心血管疾病(CVD)的患者,应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风险评估也被简化:糖尿病患者本身即被认为具有CVD高风险;若同时存在一种以上CVD危险因素或存在靶器官损害,则CVD风险非常高。

    糖尿病的防止

    体重、饮食:新指南强调糖尿病患者维持体重而非减重,饮食控制推荐意见也不再那么严格。

    一级预防:不推荐不伴CVD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血压和血糖控制目标也更加宽松且个体化。对于新诊断糖尿病且无CVD 的年轻患者,进行血糖控制时应降低目标值。对于患病时间较长、年龄较大且存在心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适当放宽标准。

    血运重建:对于存在稳定性冠心病(CAD)且无复杂冠脉病变的患者,推荐先进行药物治疗;对于存在多处或复杂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推荐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而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若使用PCI,建议使用药物洗脱支架。

    血压控制:在新指南中,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通常为<140/85mmHg(2007版指南为130/80 mmHg);对于伴有肾脏病的患者,血压的控制目标为<130/85mmHg;对于存在卒中风险患者,该目标略为严格。关于是否在睡前服用降压药,须在进行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后决定。

    新指南规定,可联合使用降压药物以达到治疗目标;对于伴有蛋白尿和(或)存在CVD高风险的患者,推荐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但二者联用并不增加获益,且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一般不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但对于可能存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 潘长玉教授:

    本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用专场形式介绍这部由ESC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联合发布的指南,从其制定背景讲起,并由不同专业专家讲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循证证据,说明ESC对于糖尿病这一人群给予了很大关注。

    首先,这部指南在制定过程中邀请了多学科专家参与,使得糖尿病相关学科的问题都在指南中有所体现。糖尿病不仅血糖高,其病理生理也很复杂,有多种代谢异常,其预后不仅与糖尿病本身有关,而且各种代谢异常均会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该指南结合多学科专家意见正是体现了糖尿病这一特点。

    其次,专家组在制定新指南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最新研究的循证证据,基于这些证据作出相应推荐意见,并给出推荐类别和证据等级。

    再次,新指南的推荐意见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强调个体化。例如,在HbA1c水平控制方面,针对不同类型或不同情况的患者定出不同目标值,以便于临床医师针对具体患者情况具体分析,经过评估和思考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且可行性高的方案,而不是“一刀切”、死板地执行同一标准。在血压和血脂控制以及阿司匹林应用方面亦如此。正是通过这种个体化,充分体现了这部指南的人性化和科学化,增加了这部指南的可操作性。

    第四,新指南也强调患者生活方式管理,但标准适当放宽,且强调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例如,新指南并不强调减轻体重,而是保持合理体重,在饮食控制方面也不如之前严格。

    最后,了解这部指南制定过程中的科学思路和循证要求,对于我国的指南制定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考虑到糖尿病涉及多学科的特点,应将多学科专家集合起来,共同制定指南,而不是由各个学科各自为政、制定各自的指南。同时,在这部指南制定过程中表现出的严肃、认真、强调证据和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以及在多学科框架下寻求相关论点的证据,都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我国目前使用的指南是2010年制定的,随着近年来证据越来越多、新药不断涌现,也应适时进行更新。此外,我国也应该更好地积累自己的循证证据。在制定指南时,考虑到人种等方面的差异,除了参考国外证据,也应结合本国的证据,使我国指南具有自己的特色。

解读《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及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完整版下载地址:http://ziyuan.iiyi.com/source/down/2341343.html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