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学者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绝经后高血压女性患者中,由较高的24小时动态脉压所反应的动脉僵硬度增加是一种不良预后标志物,可能与附加全身性炎症反应相关。
中性粒细胞计数是全身性炎症反应的标志物,既往研究提示其在绝经后高血压女性患者中是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标志物。为了在上述人群中明确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和血管硬度增加是否相关,及反应血管硬度的脉压是否为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后因素,研究者对886例绝经后高血压女性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受试者均来自一项前瞻性注册研究,均接受动态血压监测。中位随访时间为7.4年。
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和24小时动态脉压直接相关(P<0.0001),校正年龄、血糖和心电图所示左心室肥大后,相关性依然显著。随访期间共出现121起首发严重心血管事件。24小时脉压三分位区间患者的心血管发病率(×100患者年)分别为1.02、1.36和3.75(P<0.0001)。多变量分析显示,校正其他危险标志物影响后,24小时动态脉压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为总体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尤为重要的是,24小时动态脉压每增加10 mmHg,总体心血管事件风险升高73%(P=0.015)。诊室内记录的脉压未达显著意义。
论文于2011年2月17日在线发表于《美国高血压杂志》(Am J Hypertens)。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