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药资讯 > 大山里最美的一对“白衣天使”

大山里最美的一对“白衣天使”

2011-02-23 13:26 阅读:1558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水**南 责任编辑:水北天南
[导读] 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丛村,43岁的瑶族乡村医生蓝云身患癌症4年多,仍坚持在村里的合作医疗卫生所带病行医。考虑到自己的病,他又送30岁的妻子蒙超英入读卫校学医,以继续为群众看病

  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丛村,43岁的瑶族乡村医生蓝云身患癌症4年多,仍坚持在村里的合作医疗卫生所带病行医。考虑到自己可能不久于人世,担心村民无人看病,蓝云又送30岁的妻子蒙超英入读卫校学医,以继续为群众看病。
  大化是一个年轻的瑶族自治县,1988年成立,当时偏远山区老师奇缺。那年20岁的蓝云刚刚高中毕业,在家乡弄立村担任代课教师。1990年,蓝云来到条件更为艰苦的弄丛小学任教。
  从那时起,蓝云在弄丛村生活至今,所教学生有几个考上了大学。教书之余,蓝云还自学医术,并在邻县的都安卫校读了三年医学,取得了行医***。2000年8月,32岁的蓝云改行,当了一名乡村医生。
  这一决定缘于蓝云的一次经历。1995年10月的一天,弄丛村有一位瑶族群众来到村委会,说妻子阑尾炎复发,痛得死去活来,情况紧急。然而,当时村里并没有正规医生。由于蓝云的父亲是一名“赤脚医生”,他从小跟父亲学了一点医药知识,并备有药物,蓝云被请去救急,给病人开了一剂急救药方,为病人赢得了送往医院的救治时间,情况逐渐好转。
  2004年,23岁的弄丛村瑶族女孩蒙超英和36岁的蓝云相爱结婚,并于次年生下了儿子蓝胤睿。蒙超英曾是蓝云的学生,也曾到蓝云的诊所看病抓药,对老师的敬重和爱慕,使得他们组成了幸福的家庭。
  然而,生活并没有一帆风顺。2006年底,蓝云被查出患有鼻咽癌。“万一我的病顶不住了,可山里的群众需要看病,怎么办?”蓝云说,他于2007年初决定让妻子去读书学医,以后继续在诊所为群众服务。
  蒙超英高中毕业,接受能力强,平时已经对医学有所耳濡目染。2007年8月,蓝云将蒙超英送到河池卫校学医,学习中西医结合和护士两个专业。
  为省钱,除了动手术、化疗外,蓝云坚持结合土医控制自己的病情。早期病情不重时,他还可以骑着摩托车上门看病,不通车的地方就步行前往。
  蓝云说,由于无人照看,他曾用背带把儿子背在背上,走哪里带哪里。2月12日,蓝云照常去村中的98岁何老太家中问诊,崎岖的山路上,6岁的儿子脚步越来越稳,病重的蓝云却日益蹒跚。
  在何老太家,蓝云坐下来为老人听诊,他自己上睑下垂,左脸因鼻咽癌肿胀,左鼻翼、嘴巴严重水肿变形,颈部因化疗而紫黑。当蓝云开完药准备离去时,何老太的儿媳噙着眼泪说:“蓝云是个好人,山里老老小小病了,都依靠他,他自己却病了……”
  在蓝云身后,同样身穿白大褂的蒙超英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只是在提起蓝云病情时眼圈发红。2009年7月,花费近4万元钱后,蒙超英完成了学业回到了弄丛村,与蓝云携手治病救人。蓝云说:“我感到很欣慰。”
  据当地村干部介绍,板升乡有十来个村屯,按照一村一名村医的原则,本来乡里有十名左右村医,但近几年多数村医已放弃了,坚守岗位的村医不足5个,蓝云是其中之一。
  然而,如今蓝云自己却面临残酷的人生,他已消瘦到80多斤,只能进食玉米糊等流食,嘴角不时流出白沫和血水。记者咨询部分耳鼻喉科医生,专家称如今鼻咽癌并不是不治的顽疾,只要处置得当,尚有挽回余地。
  由于开诊所每月只有700多元的收入,再无经济支撑的蓝云一家人几乎放弃了治疗,只是依然忙碌平静地给病人开药**。就在记者离开始,蒙超英还搭乘记者的车子走了一段,去往数十里地以外的村子给一名病人打吊针。到了岔路口,她瘦小的身子背着药箱,大踏步走上山间一条幽深寂寥的羊肠小道。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