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培生的待遇问题,时不时掀起一阵波澜。
最近,有网友爆料,其所在的医院发布新规:要给规培生发绩效奖励。这是一件好事,意味着规培生的待遇问题开始被医院重视。但医院规定,“给规培生的绩效,要从带教老师的科室绩效中扣除。”
此规定一出,以前抢着要规培生的科室都拒绝带学生,学生没人带了。
都是在打工,凭什么绩效要分人?
“把带教老师的绩效分给培生”这一规定让很多医生疑惑不已——
规培医生的收入是由国家补贴和医院补贴两者构成,不使用科室绩效。若是因规培医生收入偏低,就简单粗暴的从科室和带教老师的绩效里面扣除一部分来补贴,这样的做法并不公平。
大家都是打工人,都是靠自己的劳动换取收益的,凭什么要把自己的辛苦所得分给别人?规培生都无法独立值班,无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一旦出现医疗纠纷等相关的问题,还是带教老师“托底”。
再者,为了让学生学到东西,除了日常的工作之外,还得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查阅资料,给规培生讲解知识点,培养他们的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等等.....
再者,有些规培生来规培,只是为了拿到规培证,并非是真心想要学东西。经常不配合工作,给临床教学带来了不小困难。
若是这样,都还得从带教老师的绩效工资里面,分一部分出来给规培生,表示很难接受。自古今来,有主动花钱来学东西,学技能的,却没听说过还得花钱请别人来学东西的。
有医生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都要养家糊口,还不如直接拒绝带教工作,自己多收病人。这样不需要为学生能不能学到东西操心,也无需担心自己的绩效被分走。
这边,带教老师义愤填膺,那边规培生们也一肚子苦水。
年近三十,还在温饱边缘挣扎!
实际上,从提出规培一直到国家相关部门发文,让规培成为一种国家制度前,规培生医生增长的速度并不快。
在此前,大家对规培并不了解,而且参与规培的医生群体也并不稳定,工资收入低成了大家不愿意规培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名北京协和医院毕业的医生曾分享过他的规培生活:2011年,他毕业后去到北京一家大三甲医院参加规培,当时到手的基本工资只有2993元,房租需要花费1500元。庆幸的是,规培的医院提供中餐和晚餐,加上周一到周五要上班吗,周末上午也得查房,没时间出去,不然这点钱真的生活都成问题。
有医生也自嘲称,明明自己也为科室的绩效作出了贡献,做基础治疗、值班、写病历、查房的等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但到头来还拿着1500一个月的规培工资。
别人三十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而我的三十就还在温饱线上挣扎,靠父母救济过活。
薪酬低,严重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必然导致规培生不满。
此前,一医院研究生就曾因规培补贴被克扣发起反抗,要求医院足额发放补贴,并且要将测血压、测血糖等额外的费用支付给学生,此外还得单独计算加班费、手术费等。若是医院不进行待遇调整,他们拒绝排一线的班。
引起重视,已有医院施行“同工同酬”
每隔一段时间,就闹出规培相关的问题,其工资低一直饱受诟病。这些年层出不穷的花样式“闹”也引起了领导层的注意,对此出台了各种相应措施,力求改善规培生待遇问题。
此前,国家相关部门曾引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对经住培合格的本科学历临床医师,在人员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与临床医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等对待。
在《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也有提出,“鼓励公立医院将住培师资的带教工作量纳入职称晋升、绩效分配体系。”
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则响应了号召,从去年8月份开始,将文件要求落地实施:全面实施临床学生/学员基本奖和绩效奖同岗同酬制度。该制度覆盖各方面,包括基本奖金、绩效奖和年终奖等。在相同科室、相同岗位上参与临床工作,就会获得同等的劳动报酬。
话题回到原文。
通过近几年国家发布的相关文件,都能知道规培制度是需长期施行的,目前已有部分医院开始实行专培。
为此,医院应该做的是思考如何平衡规培生和医生之间的收入,而不是制造矛盾,将问题抛给带教医生或是科室。
同时,也希望各位正在规培和准备规培的同行摆正自己的心态:饱受诟病的规培待遇问题,已经引起重视,只是每一项改革都需要在时间的见证下不断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等到春暖花开。
撇开待遇问题来说,在规培中也能学到很多。能让大家迅速的从理论过度到临床,强化个人临床经验的同时,迅速成为一个能独挡一面的本专业的医生。
最后,也希望咱们的带教老师,能够多关心关注一下规培医生。毕竟,他们来规培学习的同时,也能帮大家分担很多繁琐的工作。而不是一味打压、否认他们的存在价值!
来 源 | 爱爱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备注来源,违者必究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