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人民日报刊文《靠什么根治暴力伤医》

人民日报刊文《靠什么根治暴力伤医》

2016-05-23 19:44 阅读:600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妙手加上仁心,好医术加上好态度,患者就容易感恩,暴力伤医的因子就难以产生

    妙手加上仁心,好医术加上好态度,患者就容易感恩,暴力伤医的因子就难以产生

    5月16日,**部治安管理局在其官微上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暴力伤医,都将依法严厉打击。显然,这是对近期暴力伤医事件的回应。

    伤害医生,就是伤害我们自己。医生自身难保,谈何救死扶伤?**机关的表态,既给医生的人身安全撑了腰,更有稳定医疗环境、维护患者权益的作用。但在叫好声中,还是出现了别样的论调。有人说,医院挺会跟**打交道啊;还有人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医生都不能坑病人。尽管这些意见并非就事论事且语涉偏激,却也不宜简单地无视或排斥。生成这些意见的土壤,值得分析。

    多数人当过患者,这决定了多数人倾向于站在患者立场,本能地怀疑医生一方。有关医生的***、不愉快的就医经历,都会激发不信任感,轻者对医生挑剔、敌视,重者则会浑身戾气、诉诸暴力。

    **机关严惩暴力伤医,虽能约束违法犯罪,却无法根除怀疑和戾气。医生全副武装、医院严阵以待,不仅操作繁复、成本高昂,更有加剧医患对立之嫌。要让暴力降温,难道就没有釜底抽薪的办法了?

    问题的答案,其实可以从医学发展史中寻找。在中世纪的欧洲,行医是一门注重礼节的艺术。患者得病,缺乏治疗技术的医生往往只能好言劝慰、悉心陪伴,受关怀的患者不容易心生愤恨。医学进步后,医生为了应对日益增多的病种与患者,转向了“流水线式”的医治方法,忽视了感性与温情,医患关系反倒退步了。可见,暴力伤医与医患矛盾的症结,主要还是在于未能传递医治的温度。

    要让暴力降温,就得让医治升温。妙手加上仁心,好医术加上好态度,患者就容易感恩,暴力伤医的因子就难以产生。治病之外,更要重视“治人”的意义,多一些嘘寒问暖,多一些感同身受。

    这个道理医生不懂吗?懂,但是没时间。看病3分钟背后是医疗资源错配。每天要看那么多病患,水都不敢多喝,哪儿有工夫嘘寒问暖?继续深化医改,大力推进分级诊疗,让医生有时间去抚慰,有时间去陪伴,才是治本之策。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