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医院因注重人性化服务为大家所津津乐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患者在能看好病的基础上也多了一层更高的要求——优质服务。这就给中国的公立医院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当下的医疗环境下,是否可以实现医疗质量和优质服务两者兼得?
现象
如果有两家这样的医院,一家医院可以提前预约,有安静的就医环境,全程都有导医陪护,时时都能感受到安慰与尊重,同时诊疗费较高;另一家医院人满为患,环境嘈杂,医生跟患者沟通的时间较少,诊疗费也相对较低。患者如何选择?
“北大深圳医院,床位925张;港大深圳医院,床位2000张。北大深圳医院,2013年出院4.66万人次,门急诊277万人;港大国际医院,2012——2015年3年总出院38256人次,3年门急诊总量128万人次。然而,北大深圳并不受媒体和医改专家们待见,倒是港大深圳不断被吹捧。这些人都是瞎子傻子和**吗?”21日凌晨,微博达人@烧伤超人阿宝在微博发声吐槽。
阿宝的这段话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的说北大深圳医院太嘈杂,环境不太好,像菜市场一样,但诊疗水平不错;有的说港大深圳医院环境好,服务好,医生和护士都很有耐心。
不同的群体对于医院有着不同的认知,这当然取决于患者的经济实力和医疗可及性。但无论选择去哪家,前提是能看好病,也就是要确保诊疗水平。
本质
中国有能够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医院吗?答案是肯定的。在一些私立医院,患者可以享受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但是公立医院为什么就没有?
原因是私立医院需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因此不得不在管理模式、医师薪资、患者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不然就招不来人才,也吸引不来患者。日本有许多这样的私人诊所。它们能实现优质的服务,很大的原因也在于此。而在中国,公立医院垄断着医疗资源,医疗技术趋于世界先列。大医院拥有最好的医生和最好的设备,就算就诊环境差,服务水平不够优质,但门诊仍然人满为患,加床加到医院走廊,患者仍然愿意来这里看病。大医院不缺患者,也就没有改善管理和服务的动力。
诚然,优质服务能够让患者体验更佳,但医疗服务最核心的内容是医疗本身,是诊断和治疗。医院和医生首先履行的职责是专业的诊疗服务。在此基础上,体验好的服务水平才更有价值。
毋庸置疑的是,公立医院的管理模式虽然陈旧,但是在**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它满足了百姓最基本的医疗需求。为此,我们的医生付出了许多。我们的医生也希望像梅奥、长庚、港大医院那样,在实现优质诊疗的同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但是在中国现有的医疗体制下还有点不切实际。
既然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不能一味苛责公立医院和医生服务。最先需要改革的其实是医疗体制,而且要一步步来。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