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责任感所带来的快乐感和成就感,是所有级别的医生都能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的。
我至今依然记得我们医院曾经收治的一位14岁女性患者,她因血压急剧升高、反复出现心衰和急性肾衰竭而辗转多家医院,历经3个月仍未能确诊。住院后,医生发现患者只有一个肾脏,结合临床表现,医生怀疑她可能患有肾动脉狭窄,这种病可以引起她的全部症状。然而,确诊需要做肾动脉造影,造影时使用的对比剂可以导致肾衰竭,可能加重病情。当时医生和家属都有顾虑。经过充分沟通和准备,我们如期做了检查并确诊女孩为孤立肾肾动脉狭窄。虽然已经确诊,但此时医生并不轻松,因为治疗这种疾病需要做肾动脉扩张术,后者有导致肾动脉破裂的风险。但是,我们的血管介入科大夫冒着极大的风险,非常精准地扩开了直径不足两个毫米狭窄的动脉,最后患者痊愈。主管医生们体会到了明确诊断的快乐,感受到了治愈疾病的成就感,主管的曲医生被她的风湿们授予“曲神医”称号。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无论患者是贫穷还是富有,他们都应享有同等的就医权利,医生都要给予无私的诊治。做医生的价值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医生唯有以厚德为基础,心术才能正,厚德和心术正是医术的基础。
你要相信奇迹
医生在平日工作中时常可以创造奇迹,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例如,我在援疆期抢救哈密重症产妇的经历,就是创造了一个奇迹。这个故事的简要经过如下:
2009年10月31日,我接到一个求救电话:哈密一位35岁产妇产后出现无尿、昏迷、贫血及血小板锐减等症状,生命垂危。当天下午3时,我由**乘车前往哈密农十三师红星医院,晚上10时到达。经过相关专家的联合会诊,确定该产妇患的是妊娠相关性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一种死亡率高达90%的罕见病。我们为患者制定了治疗方案,次日返回。再次紧急会诊:11月6日,在南疆考察的途中,我再次接到病人家属的求救电话。我立即赶赴哈密会诊。二次会诊后,及时更改治疗方案,进行血浆置换。受制于当地的治疗条件,没有相应设备,我毅然决定采取“土办法”置换血浆。“人工加机器”,每次置换两个小时,每天一次,共成功置换了3次,终于使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长途转运:为了增加挽救病人的几率,经过慎重考虑,我大胆作出决定将病人转运到兵团医院接受治疗。虽然做了充分准备,但是30公里10级风区以及**的第一场雪增加了转运难度。我们历时8小时,途经600公里,终于将病人安全送至兵团医院,抓住了拯救病人的最后机会,并顺利为她实施了系统的治疗方案。目前,患者已重返工作岗位。
奋斗的青春是美丽的。我们应坚定“做医生就是一种信仰”这种职业信念,无论我们有多困难,我们坚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一定会为创建和谐的医患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