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解读 > 我国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将进行试点建设

我国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将进行试点建设

2013-12-23 14:19 阅读:1173 来源:环球医学 作者:江* 责任编辑:江帆
[导读] 据统计,当前我国流动人口总量持续增加,2012年,我国流动人口达2.36亿人,为总人口的六分之一。本月19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官网公布,将在全国部分城市开展试点工作,启动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健康

  据统计,当前我国流动人口总量持续增加,2012年,我国流动人口达2.36亿人,为总人口的六分之一。本月19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官网公布,将在全国部分城市开展试点工作,启动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健康档案是其中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在推动经济增长、缩小地区差距、改变人口分布格局的同时,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流动人口利用卫生和计生基本公共服务状况并不理想,是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的难点和薄弱环节。

  因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方网站12月19日公布,将在全国27个省(区、市)40个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城市开展试点工作,启动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

  此次公布的试点内容确定了七项重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健康档案,二是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工作,三是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四是落实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措施,五是加强流动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六是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七是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机制。

  此外,卫计委还决定在原国家人口计生委等四部门开展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在全国选择流动人口集中的40个城市(区)启动新一阶段试点工作,探索流动人口卫生和计生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模式,为建立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积累经验。

  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一、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健康档案。为在辖区居住6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健康档案,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流动人口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内容。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应当及时更新。

  二、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工作。在流动人口数量较多的社区、企业、厂矿、单位和学校等主要场所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和资料发放点,每年定期开展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宣传活动,举办传染病防止等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关爱流动人口健康义诊活动,提高流动人口健康素养,引导流动人口更好地接受服务。

  三、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为辖区内居住满3个月的0-6岁流动儿童建立预防接种档案,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设立临时接种点等适宜方式,为流动适龄儿童及时建卡、接种。每年集中开展“查漏补种”活动,对漏种儿童及时补种。根据传染病防控需要,开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补充免疫、群体性接种和应急接种工作。对入托入学流动儿童严格执行查验预防接种证等管理措施,不断提高流动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

  四、落实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措施。对建筑工地、商贸市场、生产加工企业等流动人口密集地区,加强传染病监测工作,及时处置传染病疫情,切实落实流动人口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的免费救治等政策。推动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改善流动人口居住环境。

  五、加强流动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为流动孕产妇、儿童建立统一的保健管理档案。加强妇幼保健知识宣传。强化育龄妇女孕情监测、叶酸补服、流动孕产妇早孕建卡、孕期保健、高危筛查、住院分娩和产后访视等关键环节控制工作,保障母婴安全。完善0-6岁流动儿童家庭访视、定期健康检查、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等儿童保健服务。加强流动孕产妇及新生儿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

  六、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继续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的各项要求,全面开展计划生育法规政策宣传倡导、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奖励优待等服务项目,重点落实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为流动育龄人口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科普宣传、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及健康指导服务。

  七、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机制。依托覆盖城乡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和计划生育基层服务管理网络,创新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探索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流动人口的措施和路径,努力实现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有新突破。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