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中医学认为,凡六淫邪毒、疫疠之气入侵肌腠,正邪相争,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而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表现已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升高在39℃以上者,称为高热。临床可分为外感高热与内伤高热,以外感高热为多见。内伤高热见于内伤杂病中,且较少见,故不在此论述。它是内科、儿科急症中最常见的症状,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病理过程。
病因病机
高热之病因以外感六淫之邪为主,其中以湿邪、风寒之邪、疫疠之气为多。邪气入侵人体,正邪相争是产生高热的根本原因。
风寒之邪:卒感寒邪,束于肌表,卫阳被遏,正邪相争而出现高热。
风热病邪:感受风热或具有温热性质之阳邪,致风热犯肺,热蒸肌表,或邪气入里化热,内热炽盛而出现高热。
疫疠之气:感受疫毒时邪,邪毒肆虐,侵犯人体,若卫虚不能御邪,则邪气由卫犯于肺,内热炽盛而出现高热;或素体虚弱,疫毒之邪可直犯营血,逆传心包而见高热。
湿热之邪:长夏季节,若贪凉嗜冷,损伤脾胃功能则易为湿热病邪入侵,内外之邪相合,蕴阻中焦,湿遏气机,湿热郁蒸而致高热。
暑热病邪:暑为阳邪,其性炎热,侵犯人体,若正气不足,暑热病邪可直入心营,暑热内闭,不能外达,则出现高热。
经 验 方
1.抗毒方
[药物组成] 板蓝根、鱼腥草、百子草、野菊花、甘草。
[用法] 煎服,每日一剂。重症两剂,连服5~10天。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热在气分。
2.通腑泄热方
[药物组成] 大黄、芒硝、玄参、甘草。
[用法] 煎服或灌肠,开始24小时内可用3剂,用药以高热退,大便通,腹胀消为度。
[功效] 通腑泄热。
[主治] 阳明热盛。
适宜技术
1.针刺疗法
取穴:大椎,邪在肺卫加风池、曲池、合谷,邪热盛实加曲池、合谷,热入营血加十宣、内关、人中,出现皮肤斑疹者加委中、曲泽。
操作: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十宣亦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委中、曲泽以三棱针泻血,出血1~2毫升。其余各穴均用毫针刺法。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