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内分泌科医学进展 > 肌钙蛋白阈值诊断心肌梗死存在性别差异

肌钙蛋白阈值诊断心肌梗死存在性别差异

2013-10-22 14:45 阅读:1427 来源:医脉通 作者:陈*章 责任编辑:陈文章
[导读] 一项对High-STEACS临床试验数据进行的亚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高敏肌钙蛋白I检测并依据基于性别确定的界值来诊断心肌梗死(MI)的方法,可使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确诊率翻倍。

    一项对High-STEACS临床试验数据进行的亚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高敏肌钙蛋白I检测并依据基于性别确定的界值来诊断心肌梗死(MI)的方法,可使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确诊率翻倍。
 


    研究背景


    已经确定高敏肌钙蛋白水平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存在性别差异。这种区别在2012年ESC、ACCF、AHA和WHF联合颁布《心肌梗死通用定义(第三版)》后有了临床意义,该文件把健康人群肌钙蛋白检测值的第99个百分位作为诊断心肌梗死的生物标志物阈值。

    目前广泛使用的常规方法检测肌钙蛋白的方法敏感性尚有欠缺,无法区分出不同性别患者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检测肌钙蛋白只能相应地使用单一的诊断阈值。然而这种单一阈值对于女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显然定得太高,因此可能出现漏诊的情况。Nicholas L.Mills博士在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指出,女性心梗患者诊断率低可能是导致心梗治疗和预后性别差异的原因。

    研究设计


    爱丁堡大学Mills博士首先根据High-STEAC(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高敏肌钙蛋白的演变)试验中4600名的健康人群高敏肌钙蛋白水平确定了男性和女性的诊断阈值,即第99百分位数值,分别为34ng/L和16ng/L(新标准)。研究者将传统的肌钙蛋白I诊断阈值作为对照,及男女均为50 ng/L(传统标准)。

    接下来研究者进行了诊断试验。纳入就诊于爱丁堡皇家医院(High-STEACS研究的10个苏格兰研究中心之一)的1126例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其中46%为女性。分别采用雅培传统测定和新测定方法检测高敏肌钙蛋白水平,但临床医生只收到传统测定结果。心肌梗死的最终诊断由两名心脏病学专家根据所有研究资料及30天临床结局做出(金标准)。该诊断试验目的是评估性别差异心梗标志物诊断阈值(新标准)。

    研究结果


    采用传统标准,分别有13%的女性和23%的男性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而采用新标准,女性的诊断率上升到23%,而男性诊断率上升幅度微乎其微,为24%.传统标准的诊断敏感性为男性77%、女性47%;新标准分别为男性86%和女性95%.

    数据表明,女性患者接受冠脉造影的比例低于男性(28%vs67%),而接受冠脉血运重建术的比例则更低(18% vs 58%)。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诊断标准导致女性诊断率低造成的。本研究中55例女性患者的高敏肌钙蛋白I水平在17ng / L到49 ng / L之间,低于传统标准,但已经超过新标准。

    Mills博士指出,关键问题是以新的诊断标准分类ACS是否能够使医生给予患者更好的治疗并改变患者的临床结局。在6个月时上述55例患者,有1/4心梗复发或死亡,只有不到2%的患者高敏肌钙蛋白I低于17ng / L.这一结局与高敏肌钙蛋白I水平更高的患者结局相似或更差。

    在之前的一项研究中,Mills博士和同事证明了使用上一代高敏肌钙蛋白监测疑似ACS患者并降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阈值会减少50%的心肌梗死复发或死亡[JAMA 2011;305:1210-5].只需简单地降低心肌梗死诊断阈值就可改善患者预后结局。

    High-STEAC研究初步验证了这一假说:采用性别差异的心肌梗死诊断阈值将改善患者临床结局。High-STEAC研究目前仍在进行,计划纳入26000名疑似ACS的苏格兰患者,并随访30个月。

    Mills博士指出,如果在提高敏感性的同时不影响诊断特异性,那么通过针对性的治疗,将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结局;若敏感性增加的同时特异性降低,那么误诊和使用不恰当的治疗可能会导致不良临床结局。

    研究评论


    瑞典Linkoping大学Eva Swahn博士:如果该High-STEACS 研究结果显示性别特异的生物标志物诊断阈值有价值是站得住脚的,那么对于女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但是除了急性心肌梗死之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导致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包括稳定型心绞痛、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和心力衰竭。本研究设计并不能说明17-49 ng/L之间的肌钙蛋白I水平升高一定是由心肌梗死导致的。如果没有心肌梗死,就不应该给予治疗,否则处理将是完全错误的,也许患者临床结局会更糟。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