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深圳急诊分级试运营十多天,患者知晓度不高

深圳急诊分级试运营十多天,患者知晓度不高

2013-10-22 11:49 阅读:1408 来源:医学界 责任编辑:李思杰
[导读] 羊城晚报讯记者王俊、实习生路苗摄影报道:深圳6家市属综合医院急诊自今年10月1日起试行预检分诊制度,急诊患者分为濒危、危重、急症和非急症4级,按照预检分诊、急重优先原则安排就诊。试水10多天情况如何?记者近日走访发现,急诊分级在患者中的知晓度并不

    羊城晚报讯记者王俊、实习生路苗摄影报道:深圳6家市属综合医院急诊自今年10月1日起试行预检分诊制度,急诊患者分为濒危、危重、急症和非急症4级,按照“预检分诊、急重优先”原则安排就诊。试水10多天情况如何?记者近日走访发现,“急诊分级”在患者中的知晓度并不高。有深圳医疗界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政策看来美好,实施之初却面临医患沟通工作量大、降低等待就诊风险等多种挑战。
 


    患者分级急诊分区

    根据深圳市医管中心近日下发的《直属医院急诊预检分诊指引(试行)》,10月1日起,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二医院、北大深圳医院、深圳市中医院、深圳市三医院、港大深圳医院等6家市属综合医院将试行急诊分级制度。

    具体为:第一级为濒危,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的,必须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第二级为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有进展至生命危险和致残危险,95%的患者必须在10分钟内安排接诊。第三级为急症,生命体征稳定,有状态变差危险,有急性症状和急诊问题,但目前明确没有危及生命或致残危险的,90%的患者在30分钟内安排就诊。第四级为轻症或非急症,目前没有急性发病情况,无或很少不适主诉,80%患者要在4小时内完成救治。

    根据要求,6家医院的急诊科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分级,划分为红、黄、绿三个病区:红区为复苏室和抢救室,用于救治第一、二级患者。黄区为优先候诊,安排第三级患者等候。绿区为一般诊区,引导第四级患者在此等候。

    作为配套,深圳市医管中心还出台了清晰的急诊分诊流程和预检评估单,急诊分诊人员必须按照流程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然后进行就诊前分诊和护理干预,再进行分级和分区。
患者知道的不多

    记者日前上午走访了深圳市中医院急诊科,见中医院已经将急诊科划分为红、黄、绿三个病区,并设置了清晰的分级导引图和分级标准指示牌,急诊导引台设有1名医生、1名护士和1名保安。

    北大深圳医院急诊科候诊区也已被划分为红、黄、绿三个区域。对于前来就诊的患者分诊台分诊护士将根据患者入院时的病情进行预检,并填写评估单,告知患者需要等候多长时间。

    不过,深圳市人民医院和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目前尚未设置红、黄、绿分区,只在急诊分诊台附近放置了分级宣传示意图。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一位当值护士表示,虽然进行分级,但是变化不太大,就诊时间也没有延长多少。对于这一说法,深圳市中医院一名当值护士也表示了认同。不过,几名医护人员都提到一个问题:急诊分级政策实施之初患者知晓率低,急诊时也有不少患者表达了不理解,甚至态度不好,声称:“急诊都很急根本没必要分诊。”医生护士需要耐心解释,费时间还耽误正常分诊。记者昨日在走访的几大医院随机采访了4名患者,的确无一知晓“急诊分级”政策。

    护士经验够不够?

    记者了解到,港大深圳医院在这6家医院里面最早实施急诊分级制度。早在5月该院急诊开放之初,急诊科就将根据病情将患者分为危殆、危急、紧急、次紧急、非紧急5大类,对于危殆的患者马上处理,危急的尽快处理,紧急的在半个小时内处理,最后两类患者可能要等候一两个小时。

    “要说患者没意见是不可能的。”港大深圳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院这一急诊分级制度是借鉴香港经验,但是深圳患者就医习惯最初并不适应,因此不理解的患者不少,“我们特意安排了专门的医护人员进行解释,随着急诊科全天候开放,虽然就诊的人多了,但几乎没有和患者发生冲突,许多患者在听过解释后也表示了理解。”

    据介绍,医院还在急诊室大厅内设置电子显示屏,将每位病人的次序和等候时间清楚告知,保持现场秩序。

    据了解,在急诊分诊过程中,分诊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问诊,并进行血压、体温等初步生命体征测量,再填写相关评估单,其重要作用可见一斑。深圳一位患者提出担忧,分诊护士的经验是否充足直接影响急诊病人的就诊次序,但是目前新政策刚试水,分诊护士以前并未经过这种分级锻炼,是否所有上岗护士都能满足经验条件很难保障。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