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药物长春碱(vinblastine)可由药用植物长春花(Madagascar periwinkle)等一些植物自然产生,也可以用快速生长的植物来生成它。利用合成生物学还可以对其进行改造。
当前硫酸长春碱的抗癌成分主要是来自长春花植物。但长春碱生成水平通常非常低下,且药物具有许多的副作用。研究人员希望找到一条途径更廉价、更容易地生成长春碱,并改造其化学结构减轻副作用。
研究人员证实环烯醚萜合酶是生成这种化合物必不可少的步骤。他们利用这种环烯醚萜合酶将来自中药荆芥(catnip)的强效化合物制成长春碱(vinblastine)。
蚜虫是重要的农业害虫。许多的蚜虫能够生成一些与环烯醚萜合酶产物相同或相似的性信息激素。策略性使用这些环烯醚萜化合物可以破坏蚜虫的繁殖周期,或将它们从农作物中驱逐出来。
“此外,环烯醚萜合酶也可作为许多其他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基本支架,我们可以开始尝试建立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结构。”
所有环烯醚萜的骨架都包含两个稠环,科学家们一直试图追踪是什么导致生成了这一环状系统。实验表明环烯醚萜合酶对此负责。
科学家们在环烯醚萜合酶之前就知道有这种酶存在,且知道编码它的基因的表达机制。文章的主要作者、Fernando Geu-Flores由此寻找了以相似方式表达的基因编码的酶,将他们的研究缩小到20种酶。
上世纪80年代发布的研究表明这种下落不明的酶依赖一种称作NADPH的特殊化合物,因此将他们的搜寻范围又缩小到两种酶。最后确定了这一重要的酶。
O'Connor和同事们将进一步调查这种酶是否在近100年来化学家们利用的一种简单化学反应中起作用的酶。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寻找催化Diels-Alder反应(以发现它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命名)的酶。更好地了解环烯醚萜合酶的作用机制可能为利用合成生物学生成药物化合物开辟新途径。
肺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别占比19.59%和24.87...[详细]
在我国,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约为46.08/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