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失败论愈演愈烈。2015年末,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房莉杰撰写的《2015年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对医改给出了言辞犀利的评论,文章认为“十二五”规划和医改目标不仅没有实现,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存在倒退。在缓解“看病贵”和“看病难”的两项改革思路上均开错了基本“处方”,即“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和“基本药物制度”是目前改革陷入困境的基础性原因。
“双基”制度让基层接近于瘫痪
文章将“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和“基本药物制度”视为目前改革陷入困境的基础性原因,而这两点有多糟糕?
陕西省山阳县卫生计生局副局长徐毓才曾指出,“基本药物制度”的核心是通过制定统一的“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公众可公平获得”的基本药物目录,来降低老百姓的药品费用负担。但是由于省级集中采购层级高,决策程序复杂,难以快速顺应市场行情变动,加之集中招标采购的高度集权和垄断,出现了两个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一方面个别药品价格越招越高,另一方面低价药短供。加之品规限制,无法与上级医疗机构对接,致使基层医疗机构因为无药可用而服务能力萎缩,即政策性能力退化。
再就是,基层医疗机构实行的是“收支两条线”管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马上导致了基层诊疗服务量的下降和优秀基层人员的流失。
缺医少药、**,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功能日趋丧失殆尽。没办法,该市只好又部分地恢复到改革前的状况,取消了“收支两条线”.“收支两条线”究竟有多坑?
微博网友@千里马常有认为,“医改来了,干多干少一个样了,封顶了,指标化了,当年即人才流失,甚至考了助理证就逃离,什么承诺‘五个一’,胡扯好几年了,有意思吗?质问:**做医改决策时,去实地调研过吗?”
甚至还有媒体还曝出“一个人的乡镇卫生院”、“手术室几个月没开门”、“院长找不到医院钥匙”的奇闻。
大小医院差距加大 分级诊疗渐行渐远
医改报告认为,新医改以来,尽管基层诊疗人次一直占多数,但大医院的上升速度却更快。2014年,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比例从59.1%下降到57.4%,而大医院从37.5%上升到39.1%.而住院服务方面,大医院的以基层医疗机构的差距仍在扩大,到2014年,大医院的住院量近4倍于基层医疗机构。
种种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患者涌向了级别更高的医疗机构,新医改希望实现的“强基层”、“首诊在基层”、“双向转诊”反而是反向发展,离分级诊疗的初衷渐行渐远。
双基继续实施 悲剧也将继续
如果“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机构改革”两张“处方”不能重开,新医改继续下去,将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改革!一定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反思新医改中的错误,尽快纠正,否则新医改前途堪忧!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