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卫计委官网发布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通知,以及《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解读,制定《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是为指导各地规范开展新入职护士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和临床护理服务能力。
该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网友们热议和媒体的关注,认为是卫计委引爆重磅**:护士即将进入“规培时代”.前几年住院医师规培闪亮登场,今年1月11日《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横空出世,现在是《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石破惊天,毋庸置疑,医务人员规培的春天来了。
仔细看了这份40页的《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其内容都是最基础和最基本的应知应会,应该在学生时期就知晓和熟练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住院医师三年规培的内容大致也是如此。为什么会是怎样呢?我们的在校教育是不是出问题了,应该如何应对?有关部门一再强调规培医生护士是现实的需要,我们并不否认这一点,但造成现在这种现实的根源在哪里呢,如何才能在源头上加以解决,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些是不是更值得思考?“回炉烧饼分外香”,补救式的规培医生护士让人总觉得不是味道。
全国统一的执业医师考试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从业的最低进入标准。现在走出校门的新医生护士基本素质参差不齐,着实让人不敢恭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使医生护士均质化,制定全国统一的住院医师规培标准和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并进行规范化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临床医疗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有力举措,对于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举双手赞成。
其实,规培没啥错,怎么培也用不着过多讨论,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培有目标,培有所成,学以致用,培养出能解决临床问题、服务好病人又让病人满意的医生护士就好。但是,医生规培、新护士入职培训的肇始,我怎么总觉得是与在校教育不到位,出来的是半成品有直接关系呢。规培的背后是补救,是治标,而治本之举是不是应该回溯到在校教育。有关部门如果能正视现实,统一认识,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不是重点应该定位在:在校教育的质量,而不仅仅是一抓再抓毕业后继续教育。把医生和护士的合格都放在学校完成,学不会的随时淘汰,不合格决不允许出炉!问题是不是就要可以简单解决。有了以上的基础,出校门的就全部是优等生和合格成品。岗前培训还用得着长期吗?有个3——6个月是不是即可。
医学上许多知识和技能等的确需要重复训练,反复演练,一而再再而三,但不应该是为了解决该学的时候没学的问题。如果规培3年,作用仅仅是为在校教育的低质量收拾残局,有意义吗?那不如就干脆取消五年的本科医学教育,学医从规培开始好了。退一万步说,与其耗时费力、良莠不齐规培3年,不如把这3年放在在校教育,延长学制。如果规培,从专科医师培养开始。
笔者强烈呼吁,到时候了,一定要坚决彻底赶紧地解决医学生在学校时不好好学的问题!各级医疗机构和用人单位要据实反应和拒收半成品,卫计委要协调和督促教育部做好医学生的教育工作。教育理念,学习理念,以及教学水平,都是需要深刻反思?.要重点抓学生时期学习态度,在学期间好好学,该掌握的严格考核,宝贵的一年实习,以及此前的见习,认真练好本领,对混***、不适合当医生者直接淘汰。不应让半成品出校门,更不能把半成品丢给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