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打破“儿科医生荒”的制约瓶颈

打破“儿科医生荒”的制约瓶颈

2016-02-22 23:48 阅读:1176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近期,儿科医生的紧缺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国家卫计委正协**育部恢复儿科学专业本科招生。这意味着,1999年起停止招生的儿科学专业将有望时隔17年后恢复本科招生。 我国儿科医生紧缺是不争的事实。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千名儿童只分到0.43名医生,

    近期,儿科医生的紧缺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国家卫计委正协**育部恢复儿科学专业本科招生。这意味着,1999年起停止招生的儿科学专业将有望时隔17年后恢复本科招生。

    我国儿科医生紧缺是不争的事实。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千名儿童只分到0.43名医生,近5年来全国儿科医生总数下降到10万人,预计儿科医生缺口高达20万。即使在上海,2500个孩子才有一个儿科医生。在此背景下,恢复儿科学专业本科招生,对缓解儿科医生紧缺的现状,具有积极意义。

    恢复儿科学本科招生属于应急之举,并不能真正起到标本兼治的功效。儿科医生紧缺与儿科学停止本科招生有一定关联,但根本上在于,儿科医生工作长期超负荷、风险高、待遇低。如果不从根本上打破这些制约瓶颈,即使招收再多的儿科学本科生,也只能短期有效。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决儿科医生的紧缺问题,更需要在结构改革上下功夫。

    “利之所在,人争趋之”.与其他学科医生相比,儿科医生面临的困难、压力和风险往往更大,人们自然选择工作条件和待遇相对较好的其他医学学科。换言之,若想根本扭转供需失衡的局面,就要对儿科医生面临的执业环境和收入待遇进行综合性改革。因此,在全面放开二孩的背景下,主管部门应将解决儿科医生的紧缺问题,上升到做大儿科医疗资源“蛋糕”、保证儿童能够享受基本医疗服务的战略高度来统筹。

    一方面,切实强化公共财政对儿科学的扶持,强化预算监督尤为重要。公共财政在编制预算时,坚持通过购买服务保障儿童基本医疗供给的公益性思维,按照实际需要,让公共财政在儿科医疗领域中保持应有的适当比例,并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同时,依法加大对违法者的问责力度。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因公共财政投入不足致使儿科医疗资源短缺,让留住儿科医生有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切实提高儿科医生的执业保障水平,最核心的是薪酬体制改革。从客观上让儿科医生的收入与专业劳动挂钩,保证其职业尊严,避免薪酬与开了多少药、用了多少医疗器械挂钩。同时,借鉴免费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减免学费、优先安排工作以及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实现已待遇留人、用事业留人的目标。

    儿科医生紧缺,不是恢复儿科学本科招生就能立竿见影的,综合性改革才是最优选项。改变儿科医生紧缺的不良现状是民生大事,尽快提上议事日程并强力推进,惠民生方能见真章。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