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人问我,你们儿科护士像什么?我说,外科护士像猴子,反应机敏、雷厉风行。内科护士像老牛,性格温顺,生命不息、耕耘不止。而儿科护士就像是传说中的齐天大圣吧,不仅要打怪升级,还得修身养性。
儿科我是待过的,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时光。
首先,治疗是很多的。早上晨会交班结束以后,推着治疗车出去,就不会有时间回到治疗室。雾化、吸痰,**,抽血,输液。有时候小孩胃口不好,还得问问吃奶情况和大小便情况,以便及时发现病情。一整个天忙下来,发现孩子没什么大问题,自己问题大了,一口水没顾上喝,一次洗手间没顾上去。
以前遇到一个从别的科室调去儿科帮忙的背奶护士。一开始到科室的时候,不夸张的说,奶水多的都可以用脸盆装。第一天上班因为太忙,就是哭着下班的。第二天护士长特意叮嘱大家多照顾一点,有时间就让她休息休息。第二天,还是哭着回家。第三天还是哭着回家。第四天不哭了,奶水没了。第五天,又换了一个护士过来。
其次,儿科最难的怕是**了吧。二胎没开放的时候,一个孩子生病住院,标配是六个家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一听说**了,一窝蜂的家长全都围过来了,从心理上就能把心理素质差一点点的护士吓到不敢扎针。遇到一针没扎上的,奶奶,外婆负责哭,泼辣一点的妈妈负责骂护士技术差,暴脾气的爸爸分分钟拳头伺候。儿科护士挨打从来不少见,丧心病狂一点的连怀孕的护士都打。
再次,儿科的用药也很刁钻,因为小孩比较小,不会像大人用药的剂量,我们是按每公斤体重来计算用药剂量,这个就要求护士的数学计算能力比较好,否则剂量大了小了不仅影响治疗,还会造成医疗事故。
最后,儿科护士还得八面玲珑,运筹帷幄,情商智商双高。儿科护士面对的是家长,要处理好自己与家长的关系,能合理的运用护患沟通的方式与技巧,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纪大了,你得顺着他们来。爸爸妈妈你得跟他们分析目前患儿的病情,取得他们对护理和治疗的配合。幼儿你得哄着他们。年长点的大孩子,你得学会表扬他们。
所以,儿科护士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即使刚开始你是一只在花果山上窜下跳的顽猴,也会被儿科的五指山压上个五百年,然后陪着你的师傅一路打怪升级,最后取得儿科的正经,升级为斗战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