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四招帮您“破除”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难题

四招帮您“破除”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难题

2014-08-22 10:00 阅读:3730 来源:环球医学 责任编辑:李思杰
[导读] 众所周知,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在医疗诊治过程中极为关键,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也对患者疾病治愈有所帮助。那么,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呢?事实上,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也极为关键,对于避免医疗差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生,您与同事之间的沟

    众所周知,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在医疗诊治过程中极为关键,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也对患者疾病治愈有所帮助。那么,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呢?事实上,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也极为关键,对于避免医疗差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生,您与同事之间的沟通有障碍吗?如何才能进行有效沟通的呢?

    两种医务人员之间沟通模式

    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其实是由患者就医过程中的诊疗交接所产生。可以分两类:

    第一类:因患者移动相关的诊疗交接:即患者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从一个治疗场所挪动到另外一个治疗场所。例如:重症患者从急诊室被转至ICU,从ICU又被挪动到CT室进行影像学诊断,阶段性治疗完成后出院回家或转至另外的医疗机构。

    第二类:医疗服务提供方相关的诊疗交接:即此时患者是相对静止的。例如:护士早中晚班的交替,住院部医生白班与值班的交替。

    诊疗交接中可能医务人员因为不熟悉对方、打扰、分心、乏力等因素导致产生无效的医务沟通,进而成为最容易产生医疗差错的环节之一。因此,如何提高医务人员间诊疗交接过程中的有效沟通极为重要。

    四招帮您“破除”医务人员之间沟通难题

    方法一:面对面的沟通。

    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中心要求医务人员在交接诊疗时,全面采用面对面完成交接表格。并且由接手人员向对方重复表达信息,其对话采用闭环模式,即对方需逐条确认接手医务人员所说的信息,直到双方对于患者目前情况及治疗达成一致。同时该医学中心还开发出自己独创的诊疗交接模式。内容包括:(1)确认及更新患者管理内容:确认患者姓名,更新诊疗交接后的地点(例如转病房)(2)患者临床信息的更新:包括简要的病史及之前的诊断、治疗。诊疗交替前患者的重要事件。诊疗交替前患者的用药情况。患者目前的用药信息和问题列表。(3)诊疗交替后需要完成的任务:用“如果……那么……”的表达方法。(4)应急计划。

    方法二:使用“SBAR”的沟通方式。

    SBAR的字母分别代表现状(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及建议(Recommendation)。SBAR的沟通模式是由美国海军首先发明的,在90年代以后被引入到美国医疗行业运用至今。作为一个标准化的沟通方式,SBAR能够有效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并精准地传达重要信息。

    下面是一个呼吸治疗师使用SBAR与医生沟通的例子:

    现状:我打电话来是为了告知XX患者,目前出现了呼吸急促的症状。

    背景:他是一个有肺癌病史的患者,接受了XX治疗,但病情并且一直在恶化,而且现在急速加剧恶化中。

    评估:患者右侧呼吸音明显降低,我认为可能右侧肺出现塌陷。

    建议:我认为他可能需要放置胸导管,我需要您现在来查看患者。您何时能到?

    方法三:使用结构化的沟通技巧,包括操作前的简述和操作后的回顾。

    操作前的简述主要是面对整个团队的医务人员,描述患者姓名、诊断、目前情况、需要完成的操作。一个好的简述需要包含以下四点:简明扼要、包含所有提供医疗服务团队的人、使用名字而非姓氏、要求使用互动的对话。操作后的回顾又称任务报告,需要回顾大致操作过程、之后的注意事项、哪些步骤可以更加完善等。

    方法四:构建医务人员沟通时的心理安全感。

    沟通的心理安全感在团队中显得尤其重要。只有在个人表达意见、指出错误或更正错误时感觉不到拘束、不畏惧才能称之为心理安全感。在一个具有心理安全感的环境中每个医疗团队队员都会不惧表达自己想法并且每个医疗团队队员和他们的想法都会被尊重。在一个没有心理安全感的团队中,医务人员会因为畏惧和防守心理而在有问题时不愿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而可能导致无效的医务沟通。

    以往我们总是强调医患间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很少提到医务人员间有效沟通是多么的重要,医院也总是忽略这一点。事实上,医务人员间的有效沟通对于减少医疗差错、提高患者治愈率等也是至关重要的。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