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版急性胰腺炎分类的主要内容 内容预览:
《2012版急性胰腺炎分类:亚特兰大国际共识的急性胰腺炎分类和定义的修订》是由美国哈佛医学院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胰腺研究组织于2007年开始共同研究、于2013年发表在较权威的胃肠杂志《GUT》上。与亚特兰大国际共识相比,该分类对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的定义、病情严重度的判断和分类做了较多修改,更加科学、实用、可行,对指导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及其他外科重症疾病的治疗都起重要作用。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急性胰腺炎的诊断须符合下列3项指标中的2项:(1)上腹部持续疼痛(疼痛发病急、较重,并常常向后背部放射);(2)血清脂肪酶或淀粉酶至少高于正常值上限的3倍;(3)增强CT显示有特征性急性胰腺炎表现。
如果患者有持续上腹部疼痛而血清脂肪酶或淀粉酶不高于正常值上限的3倍或正常,则需要行增强CT以明确是否有急性胰腺炎;如果患者有上腹部疼痛并且血清脂肪酶或淀粉酶高于正常值上限的3倍,则可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不需要在急诊室或病程早期行CT检查。
急性胰腺炎的种类:分为问质水肿性急性胰腺炎和坏死性急性胰腺炎两类。大部分患者为间质水肿性急性胰腺炎,增强CT显示胰腺实质均匀强化,有的患者有胰腺周围积液。这种类型急性胰腺炎通常在1周内即可恢复。大约5%~10%的急性胰腺炎为坏死性急性胰腺炎,胰腺实质和(或)胰腺周围脂肪组织有坏死。胰腺实质和胰周组织从血供障碍到坏死有个演变过程,常常要数天,这就是为什么早期CT常常不能判别有胰腺和胰周组织坏死的存在。
胰腺和胰周坏死组织既可能是无菌的,也可能被感染。大多数研究显示,胰腺和胰周组织坏死的程度与感染的发生率和症状的持续时间没有相关性。坏死感染很少发生在病程的第1周。感染性胰腺坏死的诊断主要是通过增强CT、细针穿刺(FNA)。增强CT发现肠腔外胰腺或胰周组织内有气泡,FNA抽吸物涂片染色、培养发现有细菌和(或)真菌,均可以诊断为感染性胰腺坏死。
急性胰腺炎并发症:脏器功能衰竭的定义:评估3个器官系统功能来评价脏器功能衰竭状况: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肾脏。脏器功能衰竭的定义为修订版的Marshall评分系统中3个器官系统任一器官功能评分t>2分。局部并发症的定义:急性胰腺炎的局部并发症主要有4个:急性胰周液体集聚(acutepe**ancreatic fluid collection,APFC)、胰腺假性囊肿、急性坏死集聚(acute necrotic collection,ANC)、包裹性坏死(walled—off necrosis,WON),其他局部并发症还可能有胃排空功能不全(胃输出道梗阻)、脾静脉及门静脉栓塞、结肠坏死。
急性胰周液体集聚(APFC):APFC发生在急性间质水肿性胰腺炎早期阶段,在CT图像上可见均质的、无包膜的液体,大多数APFC可以被自发吸收,不需特殊处理,少数会发展为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假性囊肿是由APFC演变而来的,有完整的包膜,内容物无坏死组织等实体组织,如果有胰腺或胰周坏死组织,则称为包裹性坏死(WON)。从起病到假性囊肿形成一般至少需要4周时间。急性坏死集聚(ANC):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起病的前4周,胰腺或胰周坏死组织以及周围的液体,统称为ANC,以区别于APFC。在急性胰腺炎起病的第1周,ANC很难与APFC鉴别,因为很难判断有无胰腺或胰周组织坏死,但1周后一旦确定有胰腺或胰周组织坏死,则应称为ANC,而不是APFC。ANC可能会继发感染。
在感染、创伤等应激状态下,蛋白质代谢的生理平衡受到破坏,分解代谢加速,尿氮...[详细]
消化道是维持机体营养的最符合生理的途径,是碳水化合物、脂肪与蛋白质、矿物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