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药资讯 > 药价背后有“门道”:层层加价 人情费都计入成本

药价背后有“门道”:层层加价 人情费都计入成本

2011-04-22 08:59 阅读:1351 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i*m 责任编辑:iam
[导读] 药品和药品价格一直是老百姓密切关注的话题,一纸药品降价令后,降价药品或多或少都出现了缺货、没货现象,这是为何?平日里,相邻不远的大小药店里同一规格的药品价格也并不一样,这是为何?有些药医院有,但是在外面的药房却买不到;药品从生产到消瘦到进

    药品和药品价格一直是老百姓密切关注的话题,一纸“药品降价令”后,降价药品或多或少都出现了“缺货、没货”现象,这是为何?平日里,相邻不远的大小药店里同一规格的药品价格也并不一样,这是为何?有些药医院有,但是在外面的药房却买不到;药品从生产到消瘦到进入医院,到底是怎样的过程?面对这众多疑问,记者带您一探其中究竟。

  渠道各异 同样药品价格不一

  “同样是头孢克肟,咋价格还不一样呢?”14日下午,市民杨女士从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看病出来后到对面的怡康医药超市购买头孢克肟胶囊,最终她选择了石药集团产的0.1g×12粒的头孢克肟胶囊,31.7元。“我在附近一共三家药店看了这个药,有好多厂家和不同规格的五六种,最便宜的一盒17块多,最贵的30多块。”除了一种药不同规格、不同厂家差价很大外,连完全相同药的价格也各有不同,记者走访了西大街和朱雀路上的怡康、老百姓、广济、泰生等近十家药店,以利君沙12粒装胶囊和葵花胃康灵24粒装两种常见药为例了解价格,利君沙胶囊的售价从8.8元到10.6元不等,胃康灵的售价从7.5元到9.5元不等。

  “进货渠道不同是同规格药品价格有差异的最主要原因。”邹和(化名)是北京一家医药公司驻陕西消瘦代表,从96年大学毕业后她就干起了药品消瘦这一行。“大的消瘦企业和小药店的进货渠道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直接从厂家进货,量大,后者从本地的医药批发商处拿药,量小。”邹和说,拿价格比较低的一瓶去痛片举例:大企业直接从安徽厂家进货一瓶8.3元,小药房从城西批发药品的商家处进货一瓶10元;二者均按照国家规定的以实际购进价格为基础,加价不超过15%,前者售价为9.545元,后者售价为11.5元。“如果大企业一次进10件货100瓶或者更多,还可能享受优惠或者厂家提供的返点”。

  刘晨是丰收路和西桃园两处零售药店的老板,消瘦的药品大约有1000种。作为经营者他坦言:“我们消瘦的药只有一些是从厂家直接拿,大部分都是从城西的医药批发企业***。一些知名企业的药或广告宣传力度大的药品,小药店的价格确实不占优势,有时候连锁超市的定价甚至比我进价还低。”但长期从事医药消瘦,刘晨也道出一些“内幕”:“一些非知名厂家的药可能实际进价并不高,但在大药店里一推广,卖价却不低。这样大药店的利润也就平衡了。”

  层层加价 人情费都要计入成本

  一片小小的药剂,算下来便宜的几毛钱,贵的几块甚至几十块都有,到底药品卖到老百姓手中的价格是如何一步步订的?邹和为记者解开了其中的秘密。

  “首先,药品的生产商需要把药推介给大的消瘦企业,这中间有人员推广费、参加药交会的费用,甚至还有不少‘人情费’。”邹和说,一般一个药品生产商参加一场药交会的费用至少在20万元,多的甚至能上百万元,“生产商肯定会提前邀请各大医药公司的代表们来了解自家的药,从出厂到推销出去后厂家还要派代表进行前期跟踪,了解消瘦情况,这一系列的费用无形中就已经加到了药品本身的价格上。”

  “医药公司拿到药后,也要进行推广,让老百姓知道并且愿意来买,所以也会安排推广人员,我们去药店买药时就经常能遇到有人给你推荐某一种药品。”邹和说,药品消瘦情况好了,厂家才会在价格和返点上让医药公司更多获利,所以二者是环环相扣。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参加医院的招投标,“一般医院采购药品是选择同一品种不同规格的两三种,中标的也就是几个厂家,所以竞争很激烈。”邹和说,在众多竞争者中如何胜出,招投标需要很多费用,其中不乏“人情费”,同样这部分也变相压在了药品身上。

  “一种药从生产到零售,一般价格涨了大约4倍。”邹和说,之前有些报道称药价翻十番卖给老百姓的说法有些夸大,但确实是在一步步加价。作为从业15年的一个业内人士,邹和对不少人提出“药品暴利”的看法有些无奈: “十年前做药品消瘦,也许利润还比较可观 ,但现在国家政策的调控,药根本不算暴利了。比起服装和其他一些商品,药品因为它的特性所以被公众和社会密切关注了。”

  另外,对于医院为患者开出的一些“价格不低、但在外买不到”的药,邹和也给出了答案。“这些大部分是厂家研制的新特药,需要医生临床推广,所以不会在零售渠道消瘦,不过最终这些药还是会进入市场。”

  药品限价 利润减少商家热情低

  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对162个品种的药品施行最高零售价;4月15日开始,我省对这162种药品的剂型和规格再次进行了增补。降价药品的剂型规格从上次的1285种,增加到现在的2166种。

  降价本是好事,但不少降价药品就此消失却让不少人难以理解。“利君沙12粒片剂最高零售限价现在10块,和我的进价持平;利君沙颗粒0.125g×12包现在的最高零售限价6块,我的进价是6块3,这两种药我肯定没办法卖了。”刘晨为此很苦闷,不能做赔本生意,小药店利润薄只能选择放弃一些限价药。

  “降价令一下,我看有很多媒体走访市场然后报道说不少药品不好买到了,这其实也有一定必然性。”邹和分析说,因为药品消瘦中间有厂家、医药公司等多个环节,药品降价后利润空间小了,最直接的影响是推广这类药品的推广人员不愿意再去进行推销,厂家的整体销量肯定会直线下降,“厂家销量少了,生产量会变小,从流水线的损耗量上来算,直接就提高了药的成本,反过来就更不好卖了。”不过,邹和也认为,如果一些小厂家生产的药全部降价,最终有可能导致破产,某种意义上讲这也加速了医药生产企业去粗存精,留下的大企业为了保护品牌会更加保证药品的质量。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