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中西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发生粗暴打砸事件。患者家属因怀疑医院治疗不力,而将重症监护室搞得一片狼藉。
医患纠纷为何频频升级?到底如何才能阻止暴戾之气在救死扶伤之地蔓延?
社会专家
“患者对医院和医生不信任,认为现在的医院是靠看病来赚钱,而不是救死扶伤的地方。”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说,大部分患者本来就带着怀疑和防备之心,是“走投无路”实在没办法才来医院的。
再者,制度建设缺失。缺乏合理有效的纠纷化解机制,患者缺乏权益保护和申诉的有效渠道,医疗纠纷的监督体系和仲裁机构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任远说,老百姓觉得只有闹,被职业“医闹”牵引着闹,才会被医院和社会“重视”.
如何才能避免暴戾之气在救死扶伤之地蔓延?
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专家们认为,加强制度规范和法律体系建设是根本。如何处理职业“医闹”行为?是不是“只闹不犯法”警察就管不了?患者及其家属有没有申诉和维权的正常合法渠道?这些都应该在制度和法律规范中加以说明。
专家建议,可由社会第三方组成“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患者的申诉和维权组织形式,第一时间介入纠纷的化解。让患者从踏入医院开始,就知道有这样一个组织存在,并通过实际行动证明其有效性,扩大其影响力。说白了,就是要跟职业“医闹”“抢饭碗”.
此外,从长远来看,要在合理规范的前提下,促进医疗市场的竞争加大。
任远说,竞争会提高质量和标准,也会降低医疗的成本和价格。个别的高质量服务品质将带动整个医疗市场整体质量的提高。健全医疗市场竞争体系和行业标准,很多乱象也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