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从明年1月起,本市将在50家三级医院和11家郊区县区域医疗中心正式推行“医联码”,患者就医基本信息将实现全市各医院共享,为医疗付费制度改革打基础。2012年,“医联码”将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面推广。
“医联码”就是一组条形码,贴在患者就诊卡上。条形码里面采集了患者就诊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家庭住址、药物过敏史、疾病诊断结果等,该信息将能在全市各医院间共享。
患者在院内用唯一身份识别的条码号进行就医、划价、检查、取结果、取药,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可减少医疗差错。今年年初,市卫生局正式启动“医联码”项目,并选取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妇产医院以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三家医院作为试点。
按照工作部署,自2011年1月起,本市50家三级医院和11家郊区县区域医疗中心启动“医联码”系统。2012年,本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将全面推广“医联码”。
“医联码”不能取代各医院的就诊卡。“医联码里储存的是患者基本信息,没有患者的治疗信息。”朝阳医院信息中心主任丁枭伟介绍说:“明年医院开始实行医联码的时候,患者看病需要将医联码贴在就诊卡上使用。”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