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的“大门”正进一步向世界敞开。在第三届广州国际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论坛上,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牵头承担的两个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当日正式启动,其中“不同组织与疾病来源的ips多能性差异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由西班牙人米格尔·艾斯特班担任。据悉,这是非华裔外国人首次成为中国重大科研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iPS细胞也称诱导多能干细胞,是将皮肤细胞等成体细胞在体外诱导成具有多能性的干细胞。近年来,干细胞研究成为国际科学前沿领域,也引起了我国高度重视。从中央部门到地方**纷纷加大投入,开展干细胞研究。
从2006年以来,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国陆续组织实施16个重大科技专项和“发育与生殖”“干细胞”等6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不同组织与疾病来源的iPS多能性差异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是今年实施的“干细胞”这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批启动的项目之一,项目支持力度达到5年2800万元人民币。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副司长廖小罕说,这是我国主体科技计划中非华裔外国人首次成为项目首席科学家,标志我国在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上迈出新的一步。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