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长期低浓度丙烯腈接触人员的肝功能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数值变化有无关系,本文从此类人员多年体检资料的结果分析来探讨健康问题,旨在探讨长期接触低浓度丙烯腈。方法横断面调查。对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上海化学工业区某化工厂低浓度丙烯腈暴露接触人员职业健康体检ALT数值,工作现场空气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结果长期低浓度丙烯腈接触人员的肝功能中的谷氨酸转氨酶的数值与接触时间长短不成正比例关系。
【关键题】
低浓度丙烯腈丙氨酸转氨酶健康
1、前言
丙烯腈,易燃液体,急性毒性,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会肝或肾疾病的患者症状加重,但长期低浓度丙烯腈接触人员对健康影响尚无定论[1],所以在此来探讨目的探讨长期低浓度丙烯腈接触人员的肝功能中的丙氨酸转氨酶的数值变化有无关系是有必要。丙氨酸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细胞内浓度高于血清中1000-3000倍。只要有1%的肝细胞被破坏,就可以使血清酶增高一倍[2]。因此,丙氨酸转氨酶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3]。
2材料与方法
2.1资料来源
上海某化工厂员工健康档案室,低浓度丙烯腈暴露接触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历年报告,从中随机抽出连续8年工龄低浓度接触丙烯腈55名工作人员健康体检报告中丙氨酸转氨酶(ALT)数值,从中找出体检实际值有异正常值的异常率大小,得出肝功能的受损率大小。
2.2文献筛选
纳入标准:对入职前没有肝炎或(和)肝功能严重受损人员的体检报告收集分析,连续8年工龄低浓度接触丙烯腈的工作人员健康体检报告。
2.3资料收集
仔细阅读文献,细致分析体检报告,对低浓度丙烯腈接触者ALT的异常率大小。
3结果
3.1物质信息
丙烯睛。
危害性类别:易燃液体,急性毒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B类(可能是人类致癌物)[3]。
健康危害:本品在体内析出氰根,抑制呼吸酶;对呼吸中枢有直接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伴有上呼吸道和眼部**症状。
慢性中毒: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会肝或肾疾病的患者症状加重。
结论:低浓度丙烯睛暴露作业接触人员职业健康体检丙氨酸转氨酶(ALT)数值,并未随着接触时间增加而增加。长期接触低浓度丙烯晴人员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值的变异率不一定与接触时间成正比。
关键题:丙氨酸转氨酶丙烯睛低浓度
谷氨酸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细胞内浓度高于血清中1000-3000倍。只要有1%的肝细胞被破坏,就可以使血清酶增高一倍。因此,谷氨酸转氨酶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
随着我国职业健康工作日益完善,作业环境中,接触丙烯睛的浓度大都控制在国家制定的卫生标准以下。为了明确石化某大型企业,全部控制在国家制定的卫生标准以下丙烯晴浓度长期接触,是否对肝功能产生影响,我对企业内有丙烯睛接触8年及以上的员工,结合职业健康监护、健康体检资料进行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中国某石化某企业接触毒物有丙烯睛的55名员工,本次收集了他们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触工龄8年的职业健康体检谷氨酸转氨酶指标变化。
1.2作业环境中丙烯晴浓度监测
该企业作业环境中丙烯睛浓度严格控制在:中国标准GBZ2PC-TWA:1mg/m3;PC-STEL:2mg/m3
检测方法:GB/T16040气相色谱测定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单独使用接地且不会产生火花的通风系统。
个人防护
所有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都应经过评估,必要时可向**商或专业机构咨询,确保合理有效的使用。
1.3历年职业健康体检内容登记分析
本次从样本中随机收集了55人份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接触丙烯睛工龄8年及以上职工的职业健康体检谷氨酸转氨酶(ALT),55人大多每年一次体检,每年体检时间在5月中下旬。体检单位为上海市某正规资质的体检中心,体检数据完整,体检方式合规,体检结论科学准确并且有说服力。
此次调查共获得55人谷氨酸转氨酶(ALT)数值有效体检资料
以下表1-表6中纵项代表体检年度,横项代表不同员工ALT体检结果,这55名员工这八年都在同一家体检单位体检,此体检单位ALT的正常参考值为10~45U/L,ALT数值单位为U/L,表格中空白示本年度此人未检本项目。
表1示,2010年至2017年员工4、员工6、员工8、员工9、员工10异常ALT值并没有随低浓度接触丙烯睛工龄上升而上升。
表2示,2010年至2017年员工11、员工13、、员工14、员工16、员工18异常ALT值并没有随低浓度接触丙烯睛工龄上升而上升.
表3示,2010年至2017年员工21、员工23、员工25、员工27、员工29异常ALT值并没有随低浓度接触丙烯睛工龄上升而上升。
表4示,2010年至2012年员工33、员工34、员工35、员工36、员工37、员工38、员工39异常ALT值并没有随低浓度接触丙烯睛工龄上升而上升。
表5示,2010年至2017年员工41、员工42、员工46、员工47、员工48、员工49、员工50异常ALT值并没有随低浓度接触丙烯睛工龄上升而上升。
表6示,2010年至2012年员工51、员工52、员工55异常ALT值并没有随低浓度接触丙烯睛工龄上升而上升。
由此表7可见,随着与丙烯睛接触年数的增加,接触者ALT的异常率并没有增加。
当然,化验单中显示ALT异常与个人很多因素有关,包括体检人为因素、剧烈运动、服用药物、喝酒等,个体的本身健康也会影响检查的结果,但以上真实有效的体检结论,表明,一种可能,长期低浓度接害因素的存在,不一定会对健康有害,至少目前未有可以说服力的证据的观点。从此次调查共获得55人谷氨酸转氨酶(ALT)数值有效体检资料可以得出:长期接触低浓度丙烯晴人员的谷氨酸转氨酶(ALT)值的变异率不一定与接触时间成正比。
以后,我们还会根据临床的需求,对其它健康指标作出进一步的统计和论证,有了更多的论证观点,有了更完整的疾患指向性,使主治医师对管理的病人既往史的了解后,让我们医疗同仁对疾病的定论和治疗有更好的指向性。
参考文献:
1金复生,孙忠欢,陆荣柱,等.职业接触丙烯腈对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2,15(6):353-354.
2佟菲,**,于峰.细胞因子及生化指标在婴儿肝炎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5,44(3):274
3杨小云,温帆渊,吴静黎,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标志和丙氨酸转氨酶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J].南方大学医学报,2011,06(20):47-48
4王玮兰.口腔脱落细胞应用于丙烯腈遗传毒性评价的初步探讨[D].上海:复旦大学,20030501.
5张丽丽,肖卫.丙烯腈对V7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胞内Ca2h浓度及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4,11(1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