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卫计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三部委昨日下发《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公立医院要坚持公益性质,试点改革的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破除“以药补医”,同时药品药价下调15%。此前国务院曾披露,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今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工作之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推动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三部委要求药品价格下调15%,应该说下调的幅度不算小,对于医院来说,收入将有所减少,而对于患者来说,无疑将从中受益不少。
这一通知,让人看到了医改破除“以药补医”的希望,不过,对于药品价格,公众还是“雾里看花”,我们使用的药品,利润究竟是多少,下调15%的药品,还有多少利润?药品价格还有多少下调的空间?药品又有着怎样的暴利?这些是有关部门应该了解的,因为只有掌握了药品的真正价格,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做到既保护医院的利益,又维护患者的利益。
近年来,药品价格暴涨,某些药品的利润呈几何式上涨,药品价格是成本的几十倍、几百倍不是传说。药品的暴利,不但严重侵害了患者的利益,也助长了医疗领域的不正之风,开大处方、滥用药物、拿回扣、索红包等现象泛滥,成为医疗领域特有的一种腐败现象。
因为多种原因,导致国内的药品消瘦环节繁琐,药品从最初生产药品的药企到末端的患者手中,要经历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医药代表、医生、医院等环节,每一环节都会层层加价,一路下来,药品价格高得吓人,而最终买单的,是患者。
可以说,我们的药品价格昂贵,一多半问题出在流通环节,消瘦环节多,层层加价,是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因素。经过层层加价,药品到患者手里就变成了“天价”。因此,三部委要求医院将药品价格下调15%,可以说是看到了高药价的症状,也“敲”到了“点子”上,但是,却未能完全敲到“根子”上,仅要求医院降低药价,并不能解决高药价,也没有找准药价暴利的根源。
涉及药品价格的环节不仅仅只有医院,还有其它的消瘦环节。药品消瘦,是否必须经过这些环节,才能到医院的药房,才能到患者的手中?显然,现行的药品消瘦模式也要改革。
釜底抽薪远胜于扬汤止沸。预防药品暴利,减少药品消瘦环节是根本。国家是否能够在各省都建立一个药品配送中心?将药品从生产厂家直接配送到医院,这样,是否可以减少很多消瘦环节,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加价?这远比要求医院降低价格要实在也实惠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