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疗法作为与药物疗法有着明显区别的独特疗法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已有300多种疾病可用针灸治疗,其中针灸治疗有明显疗效的病种有100种左右。综观近年来本人在临床及学校教学之所遇,浅谈针灸学习中的三个误区如下。
1 偏重手法的练习,轻于中西医综合知识的掌握
针灸疗法的独特就在于其治疗手段与药物的明显不同。针刺手法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应。所以作为一个针灸学习者重视针刺手法的学习,重视针刺手法的练习是十分必要的。但从目前的现状看,针灸专业和中医专业毕业生的中西医知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针灸专业学生的知识面狭窄,有的甚至连医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都存在缺陷。这应当引起我们针灸业界的重视。众所周知,针灸学理论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建立在中医综合理论知识体系之上而发展的。同时,和药物疗法一样,针灸疗法只是一种治疗手段,这一治疗手段要接受中西医理论的指导,只有和中西医知识结合才能发挥最佳疗效并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作为针灸专业学生的合理知识结构应该包括中医知识、西医综合理论知识以及针灸学知识,缺一不可。历代针灸医家都十分重视中医经典理论和综合医学知识的掌握,《内经》、《难经》等著作阐述针灸理论为主,而张仲景的《伤寒论》在创导辨证论治思想的基础上,强调针灸的“二纲六要”,要会“切脉观神”。中医的精髓是辨证论治,反应辨证论治的基本功就是中医综合知识。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针灸医师,中医经典的理论功底不可少,现代医学知识尤其是解剖学等知识也不可缺,只有这样才能才临床上做到正确的辨证取穴、辨证组方、辨证施法,才能正确处理针灸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 针灸取穴只注重“二维”,忽视针刺角度和深度的把握
目前的针灸学教科书及专着所涉及到的有关穴位的定位大多只是停留在“二维”平面的概念,这导致目前部分的针灸学习者在临床学习、进修生只注重穴位点面的定位,而不注重穴位的“三维”特性。临床针刺效应的优劣很大部分取决于穴位的定位准确,并根据具体病种选择合适的针刺角度和深度,只有这几个方面的综合才能发挥最佳的针刺效应。实际上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也显示了针灸针的针尖到达的位置,明代针灸医家杨继洲十分重视针刺过程中“针尖”的位置,指出毫针在腧穴空间的动作有上下、左右、轻重、快慢、深浅、方向调节等形式,结合腧穴从外到内的层次和先后程序变化,形成诸多古典针刺手法。同一个穴位不同的针刺方向和深度,其针刺效应和适应症取向是不同的。例如取风池穴治疗颈源性头痛和颈源性眩晕,前者的针刺方向宜朝向颈神经根方向,而治疗颈源性眩晕则宜向寰枢椎之间的椎动脉沟附近进针。同样,目前的软组织损伤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也成为针灸科的主要病种,针刺在松解粘连、消炎镇痛等已显示出明显的疗效,但合适的针刺角度和深度在治疗这一类疾病中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针刺治疗肌腱炎、腱鞘炎等,同一个穴位,不同的针刺角度和深度,疗效就可能截然不同。这也是目前部分针灸学习者在学习、模仿老师的临床经验时发现针刺疗效远不如其师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穴位的定位特性及针刺的角度和深度方面看,导致这一原因的根本在于学生只学其师取穴之“表”,而没有掌握针刺角度和深度的“里”的奥妙。
3 对针灸疗效的误解及针灸临床信心不足
目前针灸科的病种绝大多数是神经系统疾病、软组织损伤性疾病、风寒湿痹证等疑难病症为主,所以往往要经过长疗程才能起效,有的甚至疗效不显著,使人难免产生一种对针灸疗效怀疑的假象。要让针灸学习者明白,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蒙蔽而自己怀疑针灸的疗效问题。针灸疗法有自己的适应症,有优势也有劣势。纵观近现代针灸临床,针灸治疗的病种可分三类:一是针灸主治病症,这一类病种针灸疗效确切,和其他疗法或药物比较有一定的优势,如周围性面瘫、中风后遗症等;二是协治病症,这一类病种以针灸疗法结合药物和其他疗法,能起到一定疗效的病症;三是研究病症,这一类病种以目前的药物疗法难以取得疗效,针灸疗法只是开展尝试性或研究性的治疗,如恶性肿瘤、遗传病等。我们今后要做的工作,那就是拓展针灸的优势病种,开发针灸空白病种。加强对针灸理论、特别是经络腧穴理论和刺灸法临床应用的研究,使针灸疗法发挥更好的疗效,扩大针灸疗法的受益面,促进针灸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逐渐成为现代外科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胃肠外科...[详细]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儿,尤其是那些没有尿失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