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亚硝酸类和钙通道阻滞剂
硝酸甘油(Nitroglycerol)和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 Isosorbide dinitrate)。这些药物直接松弛平滑肌。解除胆道括约肌痉挛。口含后2~3min即起作用,硝酸甘油维持30min,消心痛可达6h以上,用于胆绞痛。由于亚硝酸类能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口含后能减轻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进食发噎、胸痛等症状。
钙通道阻滞剂使钙内流阻滞,松弛平滑肌,也可用于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近年来,已用于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口含心痛定后10min,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下降,1~2h达最大效应(请见止泻药物)。
亚硝酸类和钙通道阻滞剂可扩张血管,服后可能引起头痛、眩晕。
4.硫酸镁(Magnesium sulfate)
为盐类泻药(见前)。口服33%硫酸镁50ml,可刺激十二指肠粘膜,反射性地松弛胆总管下端Oddi括约肌,使胆囊收缩,胆汁排空。对于小结石引起的胆绞痛,结合其他治疗有可能达到排石止痛。
5.镇痛剂
(1)吗啡(Morphine):
为阿片受体激动剂,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机理是与中枢神经系统内有关的阿片受体结合,模拟内源性抗痛物质脑啡肽的作用,激活体内抗痛系统。吗啡兴奋平滑肌,增加胆管、输尿管、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因此单独用于胆绞痛、肾绞痛时,反而加重胆管、输尿管痉挛,所以应与解痉药物合用。也用于腹部术后、腹部外伤。肌注后30min吸收,疗效维持4~6h,半减期为2~3h。吗啡在肝脏代谢,经肾排出,可引起眩晕、呕吐、便秘。禁用于阻塞性肺疾患、严重肝病,以免加重呼吸衰竭和肝功能衰竭。
(2)哌替啶(度冷丁,Pethidine ,Dolantin):
其作用机理与吗啡基本相同。镇痛作用比吗啡弱(约相当于1/8~1/10)。主要用于内脏剧烈绞痛,也需与抗胆碱能药物合用。肌注50~100mg度冷丁后,10min产生镇痛效果,维持2~4h,半减期为3h。度冷丁也在肝内代谢。
6.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Aspirin)
蛔虫喜碱恶酸,遇酸后退缩,由于阿司匹林为酸性,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的胆绞痛。服用后2~3天,胆绞痛停止后驱蛔。注意溃疡病患者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