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全景图
近几年互联网医疗APP层出不穷,但就如马化腾所说“互联网教育难做,互联网医疗更难做”,而治趣团队选择了一个互联网教育与医疗相结合的领域,更是难上加难!就是这么一款APP,协和、华西、湘雅、武大等顶级医院或医学院校的数百临床专家,清华、北大、武大博士毕业的一帮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大咖,经过近4年的打磨,艰辛与坚持,治趣始终在临床思维领域钻研,这也是治趣产品发布会用“专注”作为主题的原因。
作为国内互联网医学教育领域的新星,治趣首次发布会现场吸引了1000多人参加,规模空前,来自协和、北大、华西、湘雅、四川省人民、武大等近百家三甲医院或医学院校的相关领导,以及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武汉首义、红钢城等基层医疗机构的领导均亲临现场,感受“专注”与“变革”的力量!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由治趣市场总监李少冲先生代表治趣向大家做了分享。李总从AlphaGo的思维谈起,如何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思维?这是一个长期备受关注,也备受质疑的话题,当前的人工智能,似乎还离不开要多少“智能”,就要多少“人工”的宿命。但谷歌的AlphaGo让人看到了希望,在一个特定领域,机器智能还是有可能超过人类智能的。不过,治趣的AI引擎还处于发展阶段,因为医学的复杂性和人体的复杂性,治趣目前仅能模拟特定症状或疾病下的“标准化病人”,但它能够不断学习专家提供的各类临床诊疗经验,“还需要3~5年,治趣提供的‘虚拟病人’的智能化将有质的飞跃”,李总在发布会上说道。
目前,治趣平台拥有近3000位“虚拟病人”,覆盖19个专科、300多个病种,已经是当前全球最大的“虚拟病人”库。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的形式与“虚拟病人”互动,包括临床上的问诊、体检、辅检、诊断、治疗及病情转归全周期模拟,“虚拟病人”还会根据用户的治疗干预发生病情变化,可能好转或治愈,也可能恶化或死亡,整个诊疗过程高度贴近临床真实环境。完成接诊后,系统自动生成报告反馈学员表现情况。
治趣“虚拟病人”
治趣的“虚拟病人”接诊
治趣的“虚拟病人”体格检查
观众现场手机体验“治趣”
对于现场嘉宾非常感兴趣的“如何科学的通过计算机呈现用户临床思维评估结果”这个问题,李总介绍,治趣开创性地提出数十种定性和定量的临床思维能力评估模型和方法,例如,宏观上的全面性、精准性、逻辑性、敏捷性以及经济性等定性的纬度,反应学员的诊疗效率、反应速度以及控费意识等;定量方面的决策路径则呈现学员在接诊病人过程中的诊断思维,学员在每一次决策中先考虑哪些诊断,后考虑哪些诊断,排除了哪些诊断等。
治趣的“临床思维能力”评估
关于治趣的未来,李总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好的蓝图:“最真实的虚拟病人、最科学的临床能力评价工具、最全面的临床思维一站式学习平台。我们专注在临床思维能力提升这一个医学教育的核心点,尽全力把临床思维的训练和提升做到极致。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我们相信这个事情做成以后会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我们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治趣未来畅想
成长近4年,治趣得到了业内众多医疗机构和医学教育专家的认可,更是深度应用到各类医考、技能竞赛以及教学培训中。专家们一致认为,现有临床思维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短板,无法满足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需求,尤其不适合我国基层医护人员分布广、基础差的现状,治趣这种通过“虚拟病人”模拟临床诊疗的方式有效弥补了这一缺陷,为临床思维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有力推动了医学生、医生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
治趣发布会现场举办的病例挑战赛也颇具吸引力,1000多人同时通过APP模拟诊疗同一个“虚拟病人”,看谁思路最清晰、诊疗效果最好,诊疗费用又最低。小编也现场参与了一把,因为“医术零起点”,仅得了7分,临床思维的全面性、逻辑性、精准性方面都几乎为零,挺客观啊,哈哈!诊疗费用是标准推荐费用的5倍多,看来我是一个典型的“庸医”了!体验完的最终感受是:医学真难,不过要是本科阶段有类似产品在趣味中教学、训练,我觉得我会爱上医学!我相信这款产品在医学领域能火起来!
体验展位现场
从2013年到2017年,上千个昼夜的潜心打磨,为什么在获得了200多家机构认可之后,在2017年4月20日才开治趣产品首次发布会?小编对此问题由怀疑到敬佩,原来治趣团队拥有一个共同的创业梦想,那就是扎扎实实的做一件事情,深入一个行业,希望真正帮助到一个行业。那么,治趣如何帮助到医疗及医疗教育行业?引用治趣团队一句朴实的回答:我们只是希望在自己和身边朋友有需要的时候,能随时获得可靠的医护人员的帮助。然而这句朴实的回答,却正和我国当前正大力推动的分级诊疗、全科和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医改相关政策思路一致。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人间世’,我们风雨同行”,这是治趣产品发布会邀请函上的文字,而在较深入了解治趣团队及治趣产品之后,才能感受到这些不仅仅是一段文字,而是一种初心。回顾过去几年潜心打磨产品、低调前行的团队,我们有理由期待治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