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医生治病救人 有多少真的理解病人?

医生治病救人 有多少真的理解病人?

2017-02-21 18:02 阅读:1706 来源:环球医学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有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作为医生,当您老了,回首过往,您是否会问自己真的理解病人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有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作为医生,当您老了,回首过往,您是否会问自己真的理解病人吗?

    对于医生来说,对疾病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终其一生学习和认识。不少医生对张孝骞教授在诊断疑难病例时总能有意想不到的判断感到神奇,而张教授曾表示:“你每次看到一位病人,都要当作第一例。”现在的医生们是否能真的理解这句话呢?

    疾病是复杂的,人心也是复杂的,每一位病人对疾病的心理反应都是不一样的,难以预料。每一位病人,每一位家属,正像张孝骞教授所说,都是医生们的“第一例”。医生千万不要自以为见多识广,不要想当然。

    现在的不少医生满眼见的、心中想的都是疾病,而缺乏对病人的关怀。要知道,自己面对的是患病的病人和家属。病人是人,有***的人格、独特的人生阅历和心理状态,家属也一样。

    而且,在许多医生看来,虽然对患者怀有同情或怜悯之心,但患者反常的情绪和荒唐的想法还是让医生难以理解。直到以后的某一天,当医生成为了患者,一切的一切都了然了……

    某医生曾谈及令他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件事。有一天这位医生看到一位老年病人半卧位躺在床上,正生气。问他哪里不舒服,老人瞪着眼睛说:“他们每天给我量血压,做检查,让我服药,写下记录,做完了就走人。他们把我当豚鼠!”老人认为,医生不尊重自己的人格,不把自己当作人。第二天当医生回到病房,看到那张床空了,老人昨夜死了。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曾说:“只有高湛的医术但缺乏人文精神的医生,也许可以走得快,但未必能走远。医学人文教育缺失是我们的短板,应从基础建设着手抓起。”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