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相当于中500万大奖的病例
2016-10-21 20:31
阅读:1108
来源:医脉通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病人家属撕心裂肺的哭泣声,却久久回荡在我耳边,住院总沮丧的背影,始终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里。
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病人家属撕心裂肺的哭泣声,却久久回荡在我耳边,住院总沮丧的背影,始终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里。
那是我在省城大医院进修时发生的一件事情。当时我在心内科进修,到了那里才知道什么叫做人满为患。心内科占了医院两层楼,分为心内一和心内二。但就算已经有两层楼了,但是病床仍然不够,很多时候病床都是满的,而且在加床。病房里,过道里,走廊上到处都是病人,还有很多病人住不进来,在这里可谓是一床难求!因为各种资源都很紧张,所以很多病人在埋怨医生和医院,医生也在埋怨病人和医院。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这些进修医生和规培生,实习生,本院医生,住院总及上级医生天天都如陀螺般的忙碌着,一刻不得停息。我们最重视的就是早上上级医师查房,因为大查房都是科室的主任或者资历深的上级医师带队,要把科室所有的病人都要过一遍,遇到一些疑难病例或者特殊病例,他们就会讲多一点,所以有时候查到中午都查不完,但我们却很乐意去听。因为我们基层的医师出来进修一次也不容易,当然是想多听一些,多学一些。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刚开始去的时候还有点不习惯,可时间久了,规律也摸熟了,处理起事情来也算得心应手了。所以带组老师看我还算机灵,特意让我多管几张病床,美其名曰年轻人要多锻炼一下(进修生是分床管病人的)。在我们基层医院,偶尔遇到几例急性心肌梗死就有如临大敌的感觉,因为大家都知道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很高,一点不敢大意。可是到了这里才知道急性心肌梗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病房里有一半以上都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怎么处理全是进入临床路径,这是我们刚入科的时候住院总特意培训过的,具体方案都是贴在医生办公室的墙上。来了病人后不知道怎么处理的时候就过去看一下就可以了。就好像人犯了什么罪,就进入法律程序,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我还记得是一个冬天的下午,科室急诊收了一个中年男性病人,病人收上来之后被直接送进了CCU(心血管监护室)。据说是某知名大学的教授,正出差到下面的学校考察工作。刚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就觉得胸痛,胸闷不适。当地的学校领导及随行的人员不敢大意,马上送到了当地医院检查。当时做心电图就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建议立即转院。然后病人被迅速地用专车送到了这个权威的医院。从发病到住院不到两个小时,应该算是比较及时的了。当时学校领导和同事都来了很多,随后家属也来了很多,总之在CCU外面全是黑压压的人群。我们几时见过这种阵仗,感觉特别紧张,生怕出什么问题。可能是病人的身份地位比较特殊吧,最后还惊动了医院高层,医院领导特意打电话过来询问病情,还强调病人是重要人物,务必要全力抢救云云。在层层压力下,住院总,二线医师,三线医师很快就到场了,指挥我们这些进修医师,住院医师全力抢救。入院后很快就再次复查了床旁心电图,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等相关检查。心电图刚刚做出来,二线医师一看,面色一沉说:“糟了,三支病变,相当于中500万大奖的几率啊!没得救了!”(这里恶补一下心血管知识,**心脏的血管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分为左冠状动脉后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又分为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这里所说的三支病变代表**心脏的血管几乎全部闭塞了。心脏是一个泵血器官,心脏的作用至关重要,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三支病变发生的几率真是相当于中500万大奖那么稀罕!我们在场的所有人听到后都惊呆了!虽然来到这里看到了许多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但多半是单支或者双支病变,至少还有治疗的机会。但这么罕见的三支病变是直接不给我们医师和病人一点机会,简直就是直接宣判了病人**,而且是立即执行!
但是抢救还是要按照流程继续进行,溶栓,扩管,抗凝,调脂……但入院后病人的病情进展迅速,急剧恶化,在抢救过程中很快出现了恶性心律失常—室颤。这是最致命的心律失常,也是我们医生最不愿意碰到的情况,死亡率相当高。住院总马上进行电除颤,刚开始的时候电除颤还成功,节律可以转变为窦性,可是并不能维持多长时间,而且反复出现室颤,所以只有反复除颤,到最后心电图变成了一条直线。病人从最初的不断**到最后的无声。到这个时候,我们参加抢救的人只能轮番上阵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行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外面病人的家属和朋友越来越多,我们在里面抢救的人都能够听见明显的嘈杂声。二线医师和三线医师都在外面反复的和他们沟通病情,在家属没有能够接受这个现实的时候,我们只能够积极地去抢救,虽然明知这都是徒劳的。当听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家属崩溃地跪了下来,不断地哭泣,不断地求医生一定要救救他,他还这么年轻,而且前途无量。虽然我已见惯了生离死别的场面,但面对这种情况,我还是不禁动容了,心理很不舒服。心内科的空气中弥漫着那种发自内心的绝望,浓郁的悲伤,深深的无助。
现在想起来我得出一个结论:死神面前人人平等!遥想2008年的那场大地震,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次。我当时在医院值班,亲身经历了那场人间浩劫。在如今这个惜命的时代,无情的天灾瞬间吞噬了数十万鲜活的生命,其中不乏很多所谓的有身份,有地位的有钱人。在疾病面前,有些人天真的认为;“我有钱就可以用最好的药物,最好的检查,最好的治疗,就能够买到命,现代医学都是为有钱人服务的!”我想说的是有这种想法的人是无知的,的确,金钱可以买到昂贵的药物,得到更先进的治疗手段,但那只是延缓病情的方法,而不能阻止死亡的到来,最多是拖延死亡的手段而已,像秦始皇那么伟大的人依然阻止不了死神的降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
我当时的任务除了参与病人的抢救外,还负责传递信息。一则向外面的二线、三线医师汇报病人的情况,二则向里面的住院总汇报外面沟通的情况。里面的抢救仍然在紧张的进行,外面也在不断地沟通。时间在一分一分的流逝,但病人的心脏仍没有跳动的迹象,不管是持续的心脏按压,还是使用大量的强心药物,反正是一点反应也没有。很快病人的双侧瞳孔也散大了,我们大家都知道真是没得救了!可是住院总还是在那里坚持不懈的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看着他的汗水不断地从额头滴落,到后来白大褂都打湿了,我们要替他下来,他却坚持不肯,只是在那里做着机械的心脏按压动作。我们一群人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他一个人在那里徒劳的按压。我们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是觉得病人这么年轻就死亡太可惜?还是觉得自己有力量可以逆天改命?曾有人说过,当医生是要折寿的,因为平日里干的就是逆天改命的事情,但不知从何时开始现在的人去如此仇视医生。
从心跳停止开始,抢救已经持续了一个小时了,早已经超过了常规的三十分钟。任何的指标都是死亡的指标,坏消息不断地由我传递给外面,没有带来一点生的希望,当时我都觉得自己是个罪大恶极的人。到最后家属终于恢复了一点理智,接受了这个不幸的事实。当宣布死亡的那一刻,外面撕心裂肺的哭声震耳欲聋,久久的回荡在病房外。住院总默默地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坐了很久,叫他也没有反应。不知道是因为长时间的抢救耗尽了他的体力,还是因为强烈的挫折感而太过沮丧。
最后的流程就是常规的尸体料理,开死亡证明,送太平间一系列的事情。病房了又恢复成了最初的忙碌,走了一批病人,又来了一批病人,CCU的床位空了一张,很快的又满了,有时候同一张床位同一天会换几个不同的病人,如此循环。
有时候我会想,生命其实是很脆弱的,在某些突发事件中简直不堪一击,这个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所以活在当下的我们更应该珍惜活着的每一天,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才会不留遗憾!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