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药价放开一年,药品成“任性涨”?

药价放开一年,药品成“任性涨”?

2016-06-21 20:41 阅读:1329 来源: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去年6月1日起,国家放开了除**品和第一类**外绝大多数药品的**定价权。与此同时,一种叫作“***”的心脏病药因为坐地涨价十多倍一时间成为“任性涨”的代名词。如今一年过去,自主定价后的药品总体是涨价了还是跌价了?患者的负担是增加了还是

    去年6月1日起,国家放开了除**品和第一类**外绝大多数药品的**定价权。与此同时,一种叫作“***”的心脏病药因为坐地涨价十多倍一时间成为“任性涨”的代名词。如今一年过去,自主定价后的药品总体是涨价了还是跌价了?患者的负担是增加了还是减轻了?记者近日进行了多方采访。

    记者还从省物价局获悉,本月底我省将***《江苏省市场调节价药品价格行为规则》,要求部分重点药品事先价格备案,乱涨价的企业将被约谈。

    市场探访

    药价放开一年, 涨价的多不多?

    零售市场涨价的不足一成


    去年6月国家放开药品价格后不久,一种只被心脏病患者熟知的便宜药“***”的曝光率秒涨,原因就是它从原先100粒/瓶售价不足7元涨到了100多元,很多地方还脱销。在此后的一年间,时不时有一些低价药品涨价被媒体报道出来,引发了药价“任性涨”的各种质疑。那么,事实到底如何?

    近日,记者来到江苏最大的医药生产基地泰州。中国的药品生产企业,1/4在江苏,而江苏的1/4在泰州。为了随时掌握药品价格变动情况,泰州市物价局在全省率先建立起药品生产、流通、零售市场“三位一体”的价格监测网络。在该局价格监测中心后台,记者看到,市区十多家药店的近千个常用药价格实时搜集在一个庞大的系统中,涨价和降价的品种分别以红色和绿色进度条自动标识出涨幅高低。从监测的零售药店价格看,涨价的品种主要为一些短缺药、低价药,占总监测品种不过一成。

    “比如今年上半年,100片的阿司匹林从2元涨到3元,100片的黄连素从7元涨到10元,大多以低价药为主。”泰州市物价局监测中心主任周振宇告诉记者,总体变化不大,出厂价也没太大变化。“泰州最大的药企扬子江药业,这一年来200多个品种无一涨价。”

    三大“怪象”消除没?

    一年前,药价改革给药品的形成机制画出一个分类管理的大框架,其中医保药品的价格由医院采购时围绕医保支付基准价谈判;专利药和独家药则引入多方谈判机制等等。面对当时深受诟病的药市三大“怪象”,这些新机制被寄予厚望。那么,一年后进展如何呢?记者采访了解到的情况,略有些出人意料。

    怪象1

    药品“天花板”价

    进展:药价放开在医院还没多大影响


    一大怪现象即**所定的“最高零售价”高得离谱,也被称作“天花板”价,即使多次降价还比药店的零售价高,这样的指导价“形同虚设”.

    “如今指导价没了,但医院的药品高价依旧。”泰州医药公司常务副总陈志清说,原因是江苏上一次药品集中招标在2009年,这之后就一直延用了当时的招标价格,现在新一轮招标尚未结束,医院里实际执行的还是过去“指导价”体系下的老价格,差别只是去年10月公立医院价格综合改革时,部分此前未改革的大医院取消了药品加成。陈志清说,医院的药品占据了整个药品市场的8成左右,相比之下,医院药价能不能降下来,对患者的影响,远大于零售药店价格的变化。

    记者从泰州市物价局监测的市场信息中看到,去年10月公立医院改革后,当地选择了90个常规药进行比较,发现有7成药品在医院售价低于药店。对此,陈志清道破“玄机”:相对于每家医院两三千种药来说,这些有可比性的常规药只是很少一部分,绝大多数高价药品在医院的售价都经过了层层加价,到患者手中的价格比出厂时高出一大截,而这些中间环节的差价才是真正应当被合理压缩的。

    南京一知名药企负责人也对记者证实,药品价格放开政策在医院这块还没有产生影响,接下来就要看新一轮省集中招标采购结果,这才是新政效果最终显现的时候。

    怪象2

    低价救命药无人生产

    进展:部分短缺药通过涨价开始自救


    几年前曾曝出一条全国关注的新闻,心脏病手术中的救命药——鱼精蛋白注射液,因价格过低企业不愿生产出现全国性短缺。紧接着,许多低价药品都喊话:定价低于成本,厂家做不下去了。事实上,在去年6月1日国家放开药品价格之前数月,低价药最高限价已率先放开。作为低价药的***,最一开始的涨价,就是发生在低价药限价取消之后。

    “我们这儿一年来涨价的少数品种,基本都是因为成本上升,厂家作出的涨价决定,大多数都是低价药。”泰州百姓大药房经理卢伯生说。而业内普遍认为,这样的涨价并不是一种坏事,如果追求一味的低价,将一种好药逼到停产,那损害的还是患者的利益。不过,一些短缺药通过涨价开始自救,这也意味着,好用又非常廉价的药品正在减少,因为你不能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怪象3

    同种药国产与进口的差价几十倍

    进展:国家谈判首批3种药品拟降价


    同样的化学名,进口药比国产药贵上几倍甚至几十倍,是长期以来我国药品定价机制中的常见“怪现象”.专利药、进口药价格昂贵是导致百姓“看病贵”的原因之一。2015年,国家卫计委等多部委启动针对专利药、进口药的价格谈判制度。上月20日国家卫计委公布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替诺福韦酯和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埃克替尼、吉非替尼3种药品降价幅度分别达到67%、54%、55%.

    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些谈判成果尚未最终惠及患者。“刚与吉非替尼的厂家阿斯利康碰面了解到,他们进医保的问题目前还没有解决,后续工作还很漫长。”江苏省物价局医药价格处处长吴爱琴告诉记者。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