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在医师执业注册和管理方式上率先破冰,医生只要向卫生行政部门和第一执业地点办理多点执业报备手续后,就可以多点执业。20日,记者了解到,从7月1日新策开始实施,截至本月14日,全市共有106位医生前来进行备案。但记者在走访医院时发现,到目前为止,鲜有医生和医院主动谈论劳动合同。
全市百余医生备案多点执业
根据《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医师执业注册和管理方式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计划,自2015年7月1日起,在深圳市注册的医师可以在全市所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实现“统一注册,全市通用”。医师多点执业的报备程序也进行简化。医师通过执业管理系统向审批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注册,以及通过该系统向该卫生行政部门和第一执业地点办理多点执业报备手续。
20日,记者获悉,截至本月14日,共有106位深圳医生办理报备手续。市属公立大医院的医生才是各种医疗机构抢夺的“资源”。根据相关数据,记者注意到,在报备多点执业的医生中,只有零星的市属公立大医院医生,有两名来自市属公立大医院的医生在此期间进行报备。但记者了解到,两名医生属于该院康复科,其多点执业报备并非其个人行为,而是医院与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后,被派往合作医院,人事关系、编制并未发生改变。
变行政审批为契约管理
在此次改革中,多点执业变行政审批为契约管理是亮点之一。医师申请执业注册时,必须申报第一执业地点并获得拟申报第一执业地点的同意。第一执业地点为医师与其建立人事(劳动)聘用关系的医疗卫生机构,医师与两个以上医疗机构建立人事或劳动聘用关系的,应指定其中一个作为第一执业地点。即医师需要两个执业地点签署意见、和医院有协议或契约后再进行报备。
近日,记者走访一些市属公立医院获悉,目前,大部分医院院方并未接到医生想要重新洽谈劳动聘用合同的申请,即使有备案多点执业的医生,其人事关系、编制并未产生改变。一市属公立医院医务科人员也向记者反应,目前并没有医生主动提出要和院方谈论因多点执业而产生的劳动聘用合同等事情,医生虽然期待多点执业,但目前普遍持谨慎观望的态度。
多点执业或对晋升造成影响
当谈到没有主动和院方重新商定人事关系并实施多点执业的原因时,不少医生都会说“忙不过来”。但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事实上,有不少市属公立医院医生都有以会诊方式“走穴”的经历,这实际上已经是多点执业。
有公立医院医务科人员说,医生在本院的工作繁忙,业务工作量太大,确实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到其他执业点工作。但是,“繁忙”只是表象原因,如果医生在其他执业点工作,势必会减少在第一执业点的工作量,“这或多或少就会影响其在原本医院的晋升。”该医务科人员说。
“假如医生向院方提出多点执业和谈论编制等问题,那院方也会重新评估你这个医生在本院的贡献,这关系到职位和晋升。”另一位公立医院管理人员提到,“医生原本就是医院培养出来的,如果没有公立医院这个平台,患者是否会认你这个医生呢?但医院也应调整激励机制,留住医生,让医生可以体现自我价值。”
细则未***医生不敢动
采访中,有的社会办医机构会向记者透露,某些公立医院医生会到社会办医“坐诊”,但记者了解到,实际上,即使全面放开多点执业后,很多医生到其他医疗机构只是以“会诊”的形式,不能“坐诊”。不少医生认为,医生多点执业并未破冰。
有市属公立医院医生告诉记者,医生很期待多点执业,但目前,医生要如何和第一执业点商谈薪酬、劳动关系,医生如何从“单位人”成为真正的“自由人”,很多配套细则仍未明确,“如果没有配套细则,多点执业只能又是一个说法而已。”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