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好的儿科医生是怎样炼成的

好的儿科医生是怎样炼成的

2015-08-21 09:54 阅读:2737 来源:39健康博客 责任编辑:李思民
[导读] 好的儿科医生不是天生的,而是修炼出来的。什么样的医生才算是好的儿科医生呢。我认为八个字可以概括:孩子愿找,妈妈放心。

    好的儿科医生不是天生的,而是修炼出来的。什么样的医生才算是好的儿科医生呢。我认为八个字可以概括:孩子愿找,妈妈放心。

    在儿科病房, 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 当妈妈不在时,某个孩子拉着某个医生或护士的衣襟,跟着她跑来跑去。或者某位妈妈去找某个医生询问病情,满脸的虔诚。这样的医生往往医术高明,平易近人,既受到孩子的喜欢又受到家长的信任。这就是一位好的儿科医生。

    遗憾的是现在这样的儿科医生还是太少,甚至“ 白衣天使” 在儿科已被严重扭曲。我下乡医疗时,听到妈妈吓唬孩子说:“别哭啦,再哭大夫来啦。”这让人感到很尴尬和难过。因为在过去,妈妈吓唬孩子会说:“ 再哭大马猴来了!” 不知道何时医生代替了“ 马猴” , 在孩子心中成了恐怖、吓人的形象。而平时家长跟医生说话也总是小心冀冀甚至有的只是交代公事,多一句都不敢说。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医生和患者没有好的沟通,导致患者觉得和医生之间有距离。而良好的沟通是提升医德的一个重要方面。

    沟通其实就是交朋友。40年代《克氏外科学》第一版的扉页就大字印着:“先交朋友后做手术 ”。交朋友的方法就是向病人和家属讲病。如果儿科医生肯花时间和家长谈心,结合实际深入浅出,讲解患儿的病情从病因病理到临床疗法与预后, 面带微笑语言清晰,诚恳关心肯定能和患儿家长成为朋友甚至成为他们的家庭医药顾问。当然这要花时间,费脑筋,甚至挤出一些医疗科研精力。但这是儿科医生的神圣任务,做到这一点就会受到患者的欢迎。当然,仅仅是文流还不够好的儿科医生,还要从以下三方面修炼自己:品德修养、行为修养、技术修养。品德修养。儿科医生的品德修养要做到四个字:爱、敬、谦、诚。

    对病人要爱


    特别是对孩子。你不喜欢孩子就很难让孩子喜欢你。这其实是个人生选择问题。我认为在进医科大学之前就应该明确学医的目的根本。不想面对患者的,最好提前改行。特别是讨厌孩子的人, 不要勉强做儿科医生。儿科医生必须深刻认识到每个孩子在妈妈眼里都是最聪明、最可爱的。这是母爱的一种表现形式。医生要善于安慰、劝说、排解。即使是孩子耍混、**、骂人。医生都应该和颜悦色、温柔抚慰。

    对家属要敬

    我们要认识到家属是我们的服务对象而对于儿科大夫来说家长就是服务对象。有人说我是为孩子服务的,孩子是病人, 家属一块儿掺合个什么劲。这种想法不对。因为对孩子的诊疗处处都得依靠家长的合作。对同事要谦。我是做外科的医疗工作都是集体活动不能一个人做。做内科也照样, **、买药、照透视、做化验都需要合作。要诚恳对待同事,对于同事的意见也应虚心接受。

    对工作要诚

    我们跟病人的关系是生死托付的关系。病人把命都交给你了,这是多大的面子和信任啊! 你有一件事不诚实, 你欺骗了人家人家不信任你了, 很难再恢复信任,再进行医疗工作、治病就会非常非常困难了。

    行为修养

    儿科医生的品德要通过文明的行为表达给患者和家长行为修养总结起来就是:言必信, 行必果风必正, 貌必亲。言必信,答应患者的事,一定要按时实现,不管什么原因失信,都必须做出解释,当面道歉。对小孩子本人也不能忽视。医生不能总是修改医嘱。今天告诉病人明天做手术,明天手术又取消了, 病人对你就不信任了。跟病人讲话,特别是关键的东西, 得想好了再说别太随便了。用老百姓能懂的话把该说的都说明白了。行必果。特别是给小孩做任何的操作, 操作要稳重、熟练、快捷,要高度负责, 肯担风险。儿科医生还要熟练抱孩子换尿布,穿、解衣服,喂水、接小便、擦**等, 都要做得很熟练。这样家长就会相信你是“ 老内行” .至于医疗技术操作更有代表性和影响性。例如给小孩查**, 就必须把成人的常规膝胸俯卧位改为仰卧截石位, 由母亲或助手,握住孩子的两腿, 弯曲后压向胸部,把**暴露向上。查肛时医生站在病儿一侧, 把手指伸向直肠,另一手在腹部上做双合诊。检查完毕, 拔手指时先用另一手持手纸盖住**,以防大便喷出,顺便把**擦净。这样熟练利落的步骤才显示出你是行家里手。风必正。医生在人们眼中都是和蔼和高尚的一切言行都不能越出伦理道德之外。小孩不性事,大人若不在场医,生更需要一丝不苟。另外,交朋友和拉关系要严格区分, 行医中文朋友是为了争取家长合作治病,不是为个人私利。

    讲一个我的经历:一位大夫,我的同事给孩子做检查, 孩子的妈妈帮忙扶着,大夫一边摸普孩子肚子一边说妈妈的手表不错,问人家从哪买的, 多少钱。这个病人跟我认识, 后来就问我,是不是送给他一个手表啊。 我当时很生气,即使他不是找人要红包,也是不正当的作风。另外,男医生对大女孩或年轻妈妈尤其需要注意,不可超出正常关系。“ 非礼勿听,非礼勿视”的古训对医生尤其重要。

    貌必亲

    有的孩子见到某个大夫就哭,见到某个护士就怕,而家长也不愿意和这样的大夫和护士说话我们都应该好好想一想这是怎么造成的。

    儿科医生必须要面目可亲,微笑服务, 容颜外表也要有适当的修饰首先穿着得整齐、整洁。当然不是说你得穿得多漂亮,起码得讲卫生。摸孩子前洗手,要举止文明不要绷着脸。否则会让人家讨厌。技术修养。你能治好病, 病人才需要你。对技术精益求精也是医德的主要内容。要提高技术修养就要不断读书,练功进行科研与交流。读书。要有一本固定参考书。所谓的“ 看家书” 或“ 肘后书”这本书应该是一本比较全面的专业巨著,并能及时修订再版。如《实用内科学》、实用儿科学》、《黄家驯外科学》等。这本书是要经常翻阅的。遇到看不懂的病,可以查阅几个可能的病。知病而不详或不确也查一查。看完病即刻再系统复查一遍。对加强理解和记忆更为有利。这样这本书中常用的部分就翻熟了,甚至页数都能记住。放在肘后随时查看,保你少犯错误。做一个外科医生手术学和解剖学也是必备参考书。最好做手术前都翻一翻。对每一步都要负责。

    另外, 医学的发展十分迅速,教科书修订再快也赶不上时代, 必须随时看杂志。一两本必看的杂志每期都不能缺。站在书架前一个小时就能看完全部目录和有兴趣的文摘,需要全文阅读的。等有时间再细读,认为有用的留下索引备查。

    练功

    外科医生的手术操作技术是基本功。作一个医生不管那一科, 都有专业操作。临时协助护理。特别是护理孩子的技术也是最基础的基本功。要熟练到有艺术水平。不但做得到位,而且看着舒服。

    科研与交流

    医学永远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正所谓“ 良药苦口”,不要说孩子, 成年人吃药都很勉强, 相比之下,开刀 带来的心理冲击更要大很多。特别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有很多病是治不好的。但医生似乎已司空见惯,有些麻木不仁。而医德高尚、勇于负责的医生对技术必须精益求精想病人所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科研。问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但是, 施用于人就必须找根据、作实验、取得可以试用的条件。具有普遍性意义的, 则应写出论文在杂志发表,会议上文流。医生的进步,医学的进步, 都是靠杂志与学会活动。医生的晋升 要求有论文也是希望你不要只遵循别人做过的常规作“二手医生” .不思进取至少也是给全心全意打了折扣。

    我们常常说,孩子是天使, 孩子的纯净和天真带给我们很多快乐,而一个好的儿科医生则是天使的守护神。作为儿科医生的你,肯定不想看到孩子生病时痛苦无助的眼神,那么努力去修炼自己吧,让每个孩子因为你的存在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介绍:

    张金哲,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1945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今任上海鸿慈儿童医院终身名誉院长,历任北京大学医学院外科助教、讲师、副教授,1955年起任北京儿童医院外科主任、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金哲教授在小儿感染、创伤、急腹症方面有很高造诣。学术论文达150篇以上,主编和参加编写各类大型医学著作20余本,为亚洲小儿外科学会执行理事,美国《儿外科杂志》及国际《小儿外科杂志》顾问,还是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