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在全国率先打破以课题、科研论文为导向的传统医疗人才评价制度,推出以临床指标为导向的新的人才评价制度。医生价值的评判标准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大讨论。有专家认为,因为各类人才从事的工作性质不一样,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而应建立分类评价体系,医生用医疗指标评定,科研人员用科研指标评定,教学人员用教学指标评定。
对于医生来说,临床和科研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做科研可以更好地指导和改进临床。但是,做科研的最终目的还是要用于临床,同时临床也为科研提供了许多数据和证据。由此我们很难评定临床和科研对于医生孰轻孰重。而目前在我国的人才评价制度中,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主要按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等因素确定。医生职称评定和考核也是以科研论文、课题为主要依据。这就意味着,即便一位医生临床能力再强,如果没有文章,他就很难晋升,不能晋升,在专业领域就没有地位;没有职务,就难以拿到优厚的奖金和科研经费。
“为了评职称,不少临床医生,特别是非教学医院的医生不得不去‘玩小白鼠’、**文,这极大地分散了临床医生的工作精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病理研究室主任孙建方说道。
为了科研,不少医生在一天的辛苦忙碌后,晚上不得不继续熬夜看文献。不但如此,有些临床医生将它看的过重,忽视了临床技能的提高。更严重的是,过度追求论文数量和科技成果造成了重复性研究,助长了科研浮躁,同时也浪费了有限的社会资源。
微博上很火的“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去年离开了北京协和医院。她曾表示,自己离开体制内最直接、最根本的理由是,她对现行医师的评定及评价体系并不认可。
医生做科研是肯定的,“医生应该写论文,但要水到渠成。”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主任余振球表示。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医生王博说,临床医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医生的技术提高和业务进步,离不开科研;而没有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经验积累,谈科研只会成为一句空话。而靠强迫医生做论文,以科研论英雄的方式对推动科研的发展意义不大。因此,必须打破目前‘All in One’的医院科研体系。
医生应具备科研素养,这样有利于从繁重的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和方法,提升临床技能,余振球说。
此外,亟须完善医师评价体系。在王博看来,临床医生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临床,一是科研。普通医师做好其中一个方面就非常不容易了,如果两个方面都能做好,那就是领军人物了。
对于如何合理评价卫生技术人员,专家们倾向于建立分类评价体系,将医师的临床和科研分离,分为临床型和科研型两种进行评价。或者医生用医疗指标评定,科研人员用科研指标评定,教学人员用教学指标评定。
“可以建立一种新的医师评价体系,比如开展名医评价等,以口碑和诊疗病人量、诊疗质量来评价医生,来引导大家,让全社会尊重临床医学,不以发表文章来评价医生。”孙建方说。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