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毕业季,有两类人在就业***市场上发愁:一是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二是招不到人的用人单位。赶集网联合北京大学发布了2014《赶集网90后毕业生饭碗报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90后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14.3%.接过2013年的大棒,2014年再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然而,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却逆势而上,成了香饽饽。平日里“人满为患”的医院赶上了“用工荒”,不得不降低身段四处招揽医学院高材生。不过,医学院毕业生尤其是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却是另一番景象了。还没到毕业结点,他们手里就握着N个offer,反复对比所选城市的生活成本、医院临床水平、科研实力、发展平台,想要“好中选优”.
那么多“金钥匙专业”在几年的流转后变得不再炙热,而以往看起来不温不火的医学类毕业生却为何一跃成为多家抢手的热门人选?
1深圳为何招医难?
2013年,医务专业网站数据显示,近六成的医生明确表示会阻止子女继续从事医务行业。
深圳生活成本太高
“来深圳还不如去老家的省会城市。”在奔赴外地招医时,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主任夏俊杰经常听到医学院毕业生说这句话。
学生们给夏俊杰算了一笔账,来深圳参加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三年期间,月收入大约5000元,即便规培结束,月收入也不过万元左右。在消费高的深圳,一个月房租水电等日常消费差不多就要5000元,再看看高企的房价,啥时候才能买得起房?去二三线城市显然是“性价比”从优的最佳选择。
夏俊杰坦言,与十几年前深圳工资是内地的几倍相比,现在单单考虑收入吸引力,深圳招医的优势大不如前。
深圳医学院校刚起步
不过,很多医学院毕业生并不特别在乎收入,他们更多的是希望能有一个好的职业平台和上升通道。
“同等条件下,相比北京、上海、广州和一些省会城市的一般医院,深圳的医生薪资是有一定竞争力的,但为什么医学高材生不优先选择深圳?究其原因,深圳缺少名牌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夏俊杰说,仅有的一所深圳大学医学院也是2008年12月才获教育部批准开设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才几十人,除去继续读研深造的,远远满足不了深圳每年几百上千的招医需求。
夏俊杰认为,名牌医学院的毕业生因为深知附属医院拥有大牌名医的资源沉淀,科研团队强大,文化底蕴深厚,可以提供“师带徒”传承,有更好的提升空间,他们更愿意选择大学附属医院。
为了招到更多高材生,深圳市卫生系统开始走出“市门”.近几年,深圳卫生系统就多次组团,每年携数百至上千医学岗位去北京、上海、广州、沈阳、长春、武汉、长沙、成都等10多个城市***,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送考上门、免笔试选招等。
夏俊杰说,这些方法“抢”到了不少人才。近两年,深圳每年招录的住院医师规培学员达到700多人,其中40%左右是重点高校的毕业生。
医学从业环境“不安全”
深圳某三甲医院的刘姓护士长告诉晶报记者,看多了身边医护人员都身心俱疲,她真的舍不得让孩子去学医。“如今,医生这一行的从业环境实在不安全,我儿子看到近几年频频发生的伤医事件,天天为我担心,自己也不想学医了。”
2013年,针对医务人员是否愿意子女从医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近六成的医生明确表示会阻止子女继续从事医务行业。在最主要的顾虑一项,近四成人选择了“医疗环境不安全”.
深圳另一所三甲医院的科室主任曾多次去北京招人,他也对记者吐槽:“再强调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再发生伤医事件,就真的没人念医科了。”该主任说。
29岁的冯航(化名)毕业于湖北医学院,来深圳经过了3年住院医师规培,今年9月将正式上岗成为一名医生。“如今的医学从业环境与当初我报考医科时已有天壤之别。”冯航说,自己心理有巨大落差。他用“种树”来形容自己的心境:“报考医科之时,我满怀信心,一心要长成供人纳凉的参天大树;如今,树不但没有枝繁叶茂,反而连树干都被划得满目疮痍。”
2医学毕业生都去哪儿了?
重庆医科大学大四学生武忱一去医院实习,“现实就无情地击碎了梦想”.他说,不管什么原因,医不好病人就是医生的错。面对病人与家属的冷眼恶语甚至拳脚相向,他们寝室的四名学生仅剩一人表示未来还要继续做医生。除了做医生,医学毕业生都转行去哪里了?
公务员:稳定又轻松
许全成今年31岁,毕业于山东省潍坊医学院,曾先后两次在**机关工作:2010年,惠州市体育局来到学校招人,经推荐,许全成参加了***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入选,成为一名公务员。2011年,深圳举办大运会,许全成考入大运会组委会执行局。
相比那些做医生的同学,那一阵子,许全成做公务员过得稳定又轻松。每天上班朝九晚五,大部分时间是写材料和看书。“虽然很清闲,但总感觉没做什么与医学相关的具体工作,偶尔还会觉得非常枯燥。有时候同学打电话给我,说今天做了什么样的手术,遇到什么样的病人,讲得我心理痒痒的,也很想去拿起手术刀,通过自己的手来治好病人。”
2012年,许全成再次面临职业选择。面对市文体旅游局、中国时刻网等多家单位抛来的橄榄枝,他最终选择去医院做一名全科医生,从头开始医疗生涯。目前他就职于南山区人民医院。
医药公司:薪资是以前5倍
与许全成截然不同,他大学时期的好兄弟郝杰则是辞去医生工作,在广州一家医药公司做一名高级医生顾问。他的职责是对内负责为消瘦部及市场部的同事培训医药知识,对外负责为大客户提供临床建议及科研学术解读。郝杰说,这种选择与收入和发展前景受限有很大的关系。
2007年,郝杰8年医科毕业后,在广州的一家医院做一名肿瘤科医生。刚刚毕业,就已经二十七八岁,面临着娶妻生子的问题,开始的几年,一个月4000元都已经算是不错的,但这样的收入根本无法负担起一个家庭。郝杰说:“我也想做一名医生,但是现实就是这么残忍。我现在的工资是以前工资的5倍,大大改善了经济状况,养活老婆孩子没问题。在现实和梦想面前,我选择现实。”
另一方面,平台受限也是郝杰离开的原因之一。他表示,医科大学和附属医院拥有较好的医学科研平台,是非常具有优势的,而一般医院没有这样的优势,科研工作很难进行,科研空间会不断缩小。“而没有科研的助力,医院医疗水平则很难提高,难成大医,因而还不如来些实际的。”
3现状如何扭转?
“我们招人才也要务实,名牌大学固然重要,来到医院后怎么培养他们则是更重要的。”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主任夏俊杰说。
多种途径招考吸引名校生
今年年初,市医管中心资源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深圳市属医院主要紧缺四类人才,其中一类便是名牌医学院校优秀毕业生。市医管中心透露,在招名牌医学院校毕业生作为临床住院医师规培生方面已经取消了统一招考,各医院可以赴外进行面试选招。
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主任夏俊杰透露,自2010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以来,我市面向全国医学院校毕业生公开招考住院医师的考试内容只涉及医学专业内容,而不需要再考其他的非医学常识了。
降低门槛考虑非名校生
“一说招医就想着要招重点院校的毕业生,这个不应一概而论。”夏俊杰说,一些二级医院也招了重点院校的学生,可人家一到医院来看看条件就走了。
以深圳为例,据市卫计委巡视员陈育民介绍,2014级深圳住院医师(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共录有995人,但目前实际报到仅730人。剩余的200多人为何不来?夏俊杰解释说,这其中有很多学生就是拿了多个offer“好中选优”,奔着他们认为更好的前程去了。
“我们招人才也要务实,名牌大学固然重要,来到医院后怎么培养他们则是更重要的。”夏俊杰说,“一般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出身’或许没那么完美,但是,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他们也一样会成为优秀的医生。”夏俊杰说,医生是一个重临床实践的行业,通过实践的磨砺,医生经验的累积,技术水平会不断提高。“我们现在从年轻医生做起,通过把招来的毕业生送去国内名校的附属医院培训,可以给我们的医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变得更优秀。”
全科医生编制需破冰
实际上,这些年深圳的医疗卫生从业人数一直在上涨。到2013年底,全市医务人员已达到7万人左右。“然而,深圳最缺的医生是全科医生。”夏俊杰说,深圳市按1600万服务人口计算,每万人口配3名全科医生,需全科医生4800名,而目前在社康中心工作的医生只有2700名。
夏俊杰说,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城市,每万人口社区全科医生比例是深圳的2-3倍。要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尽快配足合格的全科医生是关键。因此,大量招收全科医生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是我市近几年招医工作的重点之一。要完成这个***任务,首先须按中央编办的要求解决我市社康服务中心的编制,或通过编制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落实社康中心用人问题,吸引更多医学毕业生到社康中心工作。
数据
十二五期间全市招录住院医师规培学员计划4000人。
实际:2010级28人、2011级327人、
2012级647人,2013级633人,
2014级招录学员995人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