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消化内科医学进展 > 世界炎症性肠病日:炎症性肠病增速令人忧

世界炎症性肠病日:炎症性肠病增速令人忧

2014-05-21 11:45 阅读:918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简称IBD)日。今年,炎症性肠病在中国,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得到空前关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炎症性肠病发病率已达到十万分之三!由于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终身疾病,随着每年都有新增病人,整个患病人群像滚雪球一样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简称IBD)日。今年,炎症性肠病在中国,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得到空前关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炎症性肠病发病率已达到十万分之三!由于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终身疾病,随着每年都有新增病人,整个患病人群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全国最早开设“炎症性肠病专科门诊”的医院之一,该院两位专家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为读者介绍这种疾病的治疗新趋势。

    “粪菌移植”热炒仍有风险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首席专家陈旻湖介绍说,炎症性肠病其实不是单一的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其中最常见的两种疾病,它们会使肠道的内层表面变得粗糙和糜烂,患者会出现腹泻、腹痛、便血和体重下降等症状。尽管炎症性肠病会发生在所有年龄段的人身上,但是15岁-35岁的年轻人往往是高发人群,因此要格外注意。

    目前,对炎症性肠病的致病原因和发病机理还不清楚,认为这种病存在遗传易感性。在个体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肠黏膜对肠道细菌抗原的异常免疫反应所致的一系列黏膜炎症反应,在此过程中肠道菌群紊乱起着重要作用。正因此,近年来,“粪菌移植”(也就是用别人的大便来治疗炎症性肠病),在网络上以及患者群中被炒得很热。

    陈旻湖解释,“粪菌移植”不是简单地把别人的大便放入患者的肠道中,而是将健康人的粪便稀释后再进行分离,最终获得了无臭、白色的菌液,再通过灌肠等方式注入患者的肠道中,帮助患者肠道重新构造一个新微生态环境。据了解,在欧美等国家以及中国的个别医疗机构都有进行“粪菌移植”。

    陈旻湖认为,“这虽然是有益的尝试,但现在我还不鼓励病人去做,因为该方法有一定的风险,还缺乏一定的标准,比如说应该对捐献者的粪便进行哪些必要的检查,以避免把寄生虫或有害细菌移入患者体内?哪些有益的应该被移入,移入的量应该是多少?这些都需要逐步规范。

    益生菌治疗也是辅助角色

    在“粪菌移植”被热炒的同时,另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也得到医患双方的高度关注,即益生菌治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曾志荣主任医师介绍,益生菌是对维持胃肠道健康有重要作用的有益微生物。人体的消化系统中存在着约400种不同的益生菌,它们可以控制致病菌的生长。益生菌和致病菌之间达到平衡是关键,如果益生菌减少导致这个平衡失调,致病菌就会过度生长,最终引起腹泻和其他消化道症状。若这种情况发生在消化道已经受损的患者(如克罗恩病患者)身上,症状就会特别严重。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益生菌的应用(可以是胶囊、粉剂、液剂及片剂)可以成为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另一种选择,尤其是在帮助维持缓解过程中。

    不过,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以及预防复发究竟有多确切的作用,有关研究仍在进行中。因此临床上仍把益生菌补充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式,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规范化治疗强调长期用药

    曾志荣介绍,目前临床上治疗炎症性肠病仍以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常见药物有六大类,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制剂等。这些药物中有些用来缓解急性发作,有些用来巩固维持,而有些兼有两种功效。

    目前患者在治疗上常见的误区是,在发病期就积极治疗,一旦病情缓解,在非发病期就自动停药了。曾志荣介绍,规范治疗非常强调在非发病期,仍应当坚持吃药,这被称作“维持治疗”,可以大大降低复发的频率,从而降低因反复发作而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几率,如肠梗阻、脓肿、瘘管等。

    许多患者通过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好,无需行手术治疗,但3/4的患者一生中将需要手术。当他们出现肠梗阻、肠瘘、肛瘘、或腹腔脓肿等并发症时,就有手术的必要了。

    曾志荣提醒患者,炎症性肠病虽然无法根治,但如果接受规范的治疗,是能够在生命的大部分时间过正常生活,甚至生儿育女,但这需要患者的配合,除了不停药外,还要坚持随访,与医生和医院保持长期的、密切的联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