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止指南》内容简介:
据2002年卫计委组织的全国居民27万人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即约每2位60岁以上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常与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常并发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生率远高于西方人群。若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更易发生靶器官损害。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止指南》内容预览:
血压的临床特点如下:
1.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占高血压的60%.随着年龄增
长ISH的发生率增加,同时脑卒中的发生率急剧升高。老年人脉压与总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呈显著正相关。
2.血压波动大:血压“晨峰”现象增多,高血压合并**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者增多。
**性低血压定义为:在改变**为直立位的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如头晕或晕厥。老年ISH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应用利尿剂、扩血管药或精神类药物者容易发生**性低血压。老年餐后低血压(PPH)定义为:餐后2h内每15min测量血压,与餐前比较SBP下降>20mmHg,或餐前SBP≥100mmHg,餐后<90mmHg,或餐后血压下降轻但出现心脑缺血症状(心绞痛、乏力、晕厥、意识障碍)。老年人血压波动大,影响治疗效果,血压急剧波动时,可显著增加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
3.常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高,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幅度<10%(非勺型)或超过20%(超勺型),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增加。
点击下载***:《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止指南》
严重颅脑损伤病人多存在神志异常、昏迷、躁动等,使之不能正常饮食,并给鼻饲置...[详细]
鉴于颅脑损伤后病人的特点,胃肠外营养常被选作早期营养支持的手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