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神经内科医学进展 > AHA2013:血压降低在卒中急性期无获益

AHA2013:血压降低在卒中急性期无获益

2013-11-21 09:29 阅读:1350 来源:医脉通 作者:孙福庆 责任编辑:云霄飘逸
[导读]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降压试验的结果显示,在发病后的第一个48h内应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高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无获益。

CATIS(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降压试验)试验的结果显示,在发病后的第一个48h内应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高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无获益。与未给予降压治疗的患者相比,给予降压治疗的患者并不能减少14天时死亡或重度残疾的风险或出院率;两组间的结果实际上是相同的。

“这些结果表明,一旦患者的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120mmHg,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降压治疗使血压降低这一决策,并不能改善或恶化结果,因此应根据个人的临床判断而定,来自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杜兰大学公共卫生和热带医学、流行病学系的Jiang He博士总结到。

这一结果于10月17日在线发表于JAMA,且同时在2013年AHA会议上公布。

BP升高较为普遍

BP升高在急性卒中期较为普遍,研究人员写到,一项2007年采用美国**医院门诊调查的研究表明,在急诊科就诊的76.5%的急性卒中患者收缩压≥140mmHg。

尽 管降压治疗在卒中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能降低卒中风险的获益已日益成熟,但血压降低在卒中急性期的获益与否尚不明确。观测研究表明在第一个48h内降低血 压可能会好转,同样地,也会使结果恶化。“目前未公布的临床试验尚无足够的证据来证明降低血压是否可减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不良临床结果,”他们写到。

CATIS 试验是一项针对卒中发作48h内适度的血压降低是否可以减少死亡和重度残疾的单盲、盲法终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定义为在14天时改良Rankin (mRS)评分≥3或出院回家。在治疗后的随访过程中,他们也评估了在急性期间,降压治疗在3-个月死亡率、重大残疾和血管事件方面的疗效。

入 组26个医院的4071例症状发作时间在48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同时伴有血压升高。他们补充说,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未纳入此实验。尽管静脉组织型 纤溶酶原激活剂是卒中的标准治疗,治疗比例仍然很低,在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中国为2%,低于6%,该作者说。“因此,我们的结果可能更适用于那些目前未 接受溶栓治疗的大多数患者。”

患者被随机分为降压治疗组(n = 2038),旨在24h内降低收缩压10%~25%,7天时血压维持在140 mmHg以下,且住院期间一直维持此水平。而对照组(n = 2033)为在住院期间终止已经服用的所有高血压药物。出院时,“根据临床指南”,所有患者均服用降压药物,作者写到。

“我们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测试血压降低的策略,而不是验证据体降压药物的疗效,”他们指出。“因此,一些降压药物,包括静脉注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及利尿剂在干预组均可以单独或联合使用,以期根据预先设定的治疗策略来达到目标血压的目的。

他们指出,研究的医生和护士不了解组分配,而患者、调查人员、收集数据结果的研究人员不了解治疗分组。

两组在24h和7天时收缩压降低,但正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治疗组降低明显。在7天时,收缩压仍降低,两组间仍有显著差异。然而,收缩压的显著差异并未影响结果,无论是主要还是次要的复合终点。

作者指出,该研究主要针对中国患者,因此急性卒中的管理与西方人群不同。例如,在这些研究的患者中,大多数的患者在使用肝素。“然而,以往的研究表明,血压和卒中之者的联系在中西方人群中是一致的,”他们指出。

2011 年,调查人员在进行SCAST第三阶段试验时,随机入选2029例接受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坎地沙坦或安慰剂治疗的急性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患者。他们发现 6个月时两组间复合血管终点无差异,尽管血压存在明显不同。“此外,坎地沙坦组被报道有较差的功能结果,”何博士及其同事写到。

CATIS试验不同于SCAST试检测定的特定药物,它测试的是降压治疗的策略,同时比较两组间血压减少的幅度,他们指出。“然而,从这项试验中发现降压治疗并不能减少或增加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死亡或重度残疾。”

他们补充说,其它的两个包括卒中或出血患者的初步试验也显示降压治疗未使其获益。如2009年报道的CHHIPS试验,2010年公布的COSSACS研究。

难解的临床问题

邀请的讨论者是来自克利夫兰凯斯西储大学综合卒中中心神经内科的主任Cathy Sila博士。她指出,CATIS试验是一项最大的针对缺血性卒中后最新血压管理研究,而其它的研究仅包括几百名患者,因此“这并不奇怪”,他说,目前的 卒中指南“指出目前的数据无法使人信服、没有说服力,对卒中患者应亟待进一步研究。”

急性卒中患者的血压升高也是很常见的,Sila博士说,“这是一个非常动态的过程。它在某小时、某天或某周下降,这是有预后意义的。高血压的患者更容易引发复发性卒中和致命性卒中,而那些低血压的患者有更高的心血管死亡率。”

tPA成功再灌注治疗往往能引起血压的快速下降,她指出,“这引发了一个问题,即血压多高能引起卒中或我们如何应用这一信息来管理患者。”

关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压控制和维持血压尚有待明确,“问题很复杂,” Sila博士指出。卒中后高血压因自动调节缺乏增加了脑水肿的风险。

在这项研究中,何博士及其同事总结出降压治疗的决策应根据个人临床判断而定,作为一名血管神经学家,一年中住院患者大多数为此类患者,我真的需要更多的信息,因为我们真的需要知道如何去管理这类患者。Sila博士说。 

“因 此我认为这些数据一旦得以确实,就大大增加了我们的临床判断,至少对于那些已经过超急性期、有轻度卒中严重性、无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她说。 “在这项研究中,24h内有效血压降低至目标血压为12.7%,而7天内未改善,但也未使中位改良Rankin评分为2的功能恢复恶化,这意味着轻微的残 疾。”

在这项研究中,中国的中位住院时间为13天,比美国住院时间长,她补充说。“但令人欣慰的是这些患者在急性期住院,以至于他们如果通过这种治疗方法治疗后出现卒中恶化,在这项研究中就会观察到。”

“因此,这种方法的相对安全性对美国的患者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美国,平均住院时间是3~4天,在康复专家与临床医师灵活合作之前血压控制是很有必要的。”

当被问及到这些研究,AHA前任主席、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的神经学系主任Ralph Sacco博士指出目前的指南推荐对卒中急性期的血压仅在血压升高时才予以积极治疗。

“这 项研究选择的是中度血压升高的中国患者,且显示无获益,尽管也提示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血压降低会有所获益,” Sacco博士告诉Medscape Medical News。“现在,在美国,我认为大多数人不建议在卒中急性期血压突然下降。然而,我们必须谨记,一旦急性期过去,控制血压是预防卒中复发的关键。”

此外,这些患者未接受溶栓治疗,且已排除房颤,甚至一些心脏疾病,他补充说。“美国卒中协会指南呼吁如果你打算应用溶栓治疗,应给予更积极的血压管理。”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