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足针疗法
取穴:肾穴、膀胱穴、14号穴(双足小趾底部第一横纹中点)。患者仰卧位,两足伸直,常规消毒,选用25毫米30号毫针刺入。肾穴和膀胱穴直刺,14号穴斜刺,得气后捻转2~3分钟,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4.电针疗法
选用体针穴位,或脊髓病变上下3个阶段的相应夹脊穴,用疏波,电流量宜小,使肌肉稍有节律收缩,防止电流突然增加,不使电流回路经过心脏(有心脏病者禁用),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6次为一疗程,休息两天,酌情应用第二疗程。
5.梅花针疗法
(1)配方:脊柱两侧、异常发现的部位,患者主诉证状的某些局部,重点刺激患部颈椎,或胸椎,或腰椎及其两侧。治法:采用轻刺法。先叩刺脊柱两侧3行两遍,再重点刺激脊髓炎的脊椎及其两侧5行5遍,每一椎间隙处横叩刺数下,然后对异常发现的部位和患者主诉症状的某些局部作局部刺激。刺后并在脊髓炎之脊椎上用隔麝香蒜片灸治。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配方:风池、天柱、大椎、身椎、脊中、命门、阳关、肓门、志室、至阳、外关、后溪、委中、足三里、三阴交、足临泣与脊髓炎之脊椎。治法:采用轻刺法。用梅花针在上述穴位皮区各叩刺20~30下,脊髓炎之脊椎两侧叩刺4行5遍,每一椎间隙横刺数下,再在脊椎上用隔麝香蒜片灸法。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6.水针疗法
处方:夹脊穴或背腧穴。曲池、外关、梁丘、环跳、委中、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针法:选维生素凰100~200毫克,维生素B12500毫克,或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每次选4~6个穴位,分别注入一毫升,每日一次,6次后休息一天。
7.灸法
上肢取肩髃、曲池、合谷;下肢取髀关、梁丘、足三里、解溪。肺热加尺泽、肺俞;湿热加阴陵泉、脾俞;瘀血加血海。每日施灸2~3次,每次5~10壮,可用艾条悬灸。
8.推拿疗法
(1)可每日推拿或按摩瘫痪肢体10~15分钟。
(2)病初起者开天门,运太阳,清天河水,退六腑,清板门,清补脾经,运内八卦。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病程迁延者补脾经,补肾经,揉大椎,拿肩井,按揉肩髃、曲池、肝俞、肾俞,拿委中、承山,摇解溪。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9.熏洗法
可用四妙丸加忍冬藤、秦艽、石菖蒲等,水煎熏洗,每日两次。
10.穴位注射
取穴:肺俞、脾俞、肝俞、肾俞、病变段夹脊、髀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悬钟、曲泉、三阴交。操作:取维生素B1注射液200毫克,或当归注射液两毫克。每次选2~3对腧穴,按水针操作常规,每穴注射药液一毫升,每日一次。
11.拔罐法
取穴第一组:大椎、肩中俞、肩贞、肺俞;第二组:身柱、肩外俞、脾俞;第三组:命门、承扶、殷门;第四组:阳关、环跳、伏兔。操作:按刺络拔罐常规方法操作,每次选用一组穴,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12.外敷法
(1)取大黄、皂角、黑丑、朴硝各等份,捣烂,醋调敷脐,每日一次。
(2)葱白和饭,捣成饼状。束于脐中,每日 一次。
(3)取田螺3个,青盐9克,将田螺捣烂后加入青盐9克,揉成膏,贴在脐下一寸3分处。
13.中成药
(1)清热解毒口服液:适于本病初起邪热较盛者。3~6岁每服10毫升,6~9岁每服15毫升,9岁以上每服20毫升,每日两次。
(2)二妙丸:适用于本病初起下肢痿软无力,属湿热下注者。3~6岁每服3克,6~9岁每服6克,9岁以上每服9克,每日2~3次。
(3)知柏地黄丸:具有滋阴降火之功效。适用于本病属阴虚火旺者,6岁以下每服1/2丸,6岁以上每服一丸,每日两次。
(4)缩泉丸:功能温肾缩尿。适用于本病小便失禁,属肾虚不固者。3~6岁每服3克,6~9岁每服6克,9岁以上每服9克,每日两次。
(5)银黄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口服。
(6)清肺利咽冲剂:每次6克,每日3次口服。
(7)三黄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
(8)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
(9)麻子仁丸:每次一丸,每日3次口服。
(10)通便灵胶囊:每次1~2丸,每日1~3次口服。(摘自《急症中西医诊疗技术》)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