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药资讯 > 门诊高血压等指南与临床实践间有大落差

门诊高血压等指南与临床实践间有大落差

2011-10-21 08:52 阅读:884 来源:健康报 作者:i*m 责任编辑:iam
[导读] 指南与实践之间究竟有多大差异?医生和患者之间对高血压的认知有哪些差别?在日前举行的第22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暨亚太心脏大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教授公布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项临床诊疗策略研究中国门诊高血压心血管风险管理现状

    指南与实践之间究竟有多大差异?医生和患者之间对高血压的认知有哪些差别?在日前举行的第22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暨亚太心脏大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教授公布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项临床诊疗策略研究——“中国门诊高血压心血管风险管理现状”的研究结果,回答了上述问题。

    据介绍,今年4月启动的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登记研究,旨在评估我国门诊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管理和认知情况,以及门诊高血压总体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的筛查率与诊治现状。该研究共调查了全国24个城市125家二级、三级医院从事高血压诊治的824名执业医师以及4120名门诊高血压患者。

    霍勇指出,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是高血压向心血管疾病进展以及引发死亡的必经环节,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将加速心血管事件发生。因此,采取相对简便、花费较少、易于推广的筛查手段,及早评估和干预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是“阻击”疾病进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此次调查显示,以《中国高血压指南(2010版)》要求为依据,不足50%的患者筛查血脂、血清肌酐(肾功能的主要评价指标)等基本评估项目,不足30%的患者筛查超声心动、微量白蛋白尿等推荐评估项目,其中,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率甚至低至5.4%,且二级、三级医院间筛查率无显著差异。

    在调查中,医生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首要原因是费用高、检查繁琐和患者不配合。然而,在此次调查中,研究者专门为患者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详细介绍了左室肥厚、OGTT和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查费用及具体检查过程,向患者说明了可能的繁琐性,结果显示,80%的患者表示愿意接受上述检查。

    针对上述调查结果,霍勇表示,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积极干预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可以有效阻止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进展,然而,医生仍未突破“临床惯性”,即从观念上接受医疗模式从终末期治疗转向预防,这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止过程中的重要阻碍之一。此外,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和患者教育,继续推动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强化心血管风险管理的综合评价等都是将现有证据付诸临床实践的重要策略。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