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谈话的技巧和艺术(2)
2011-01-20 14:05
阅读:3987
来源:爱爱医
作者:李*霞
责任编辑:李淑霞
[导读] 术前谈话的目的是外科医生在手术之前向患者及家属或相关人、单位负责人等将患者的病情、将实施的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和预后情况等内容客观地告知他们,并对其有关咨询问题予以解答,以便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了解合理解,对将要进行的手术治疗达成统一意见
四、手术治疗的必要性、风险性
如前面谈及的患者病例,从医学角度来说,手术治疗是必要的。为什么在这里还要强调呢?因为有些疾病从疾病本身来说必须手术治疗,但我们治疗的是患者,所以在考虑治疗方案时,还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家庭和社会经济状况。如一名90多岁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发生尿潴留、氮质血症,同时患有糖尿病、冠心病。从疾病本身来说,需要进行前列腺手术,但是,患者的年龄和全身状况不容许手术治疗,只能接受简单的导尿术或膀胱造瘘术,也就是说手术的风险性高于其必要性。但有些时候我们也会碰到手术的必要性高于风险性。如一名中青年体检时发现小体积肾癌,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对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性的关系问题许多患者及其家属不一定理解,甚至产生误解。因此,术前谈话一定要帮助他们充分理解手术必要性和风险性的关系,以便合理决策诊治方案。
五、消除对手术风险的恐惧心理,了解我们抵御风险的措施和能力,以及抵御风险能力的有限性
一般情况下,患者及其家属在手术前谈话、签字时有两种心理状况 :一是对手术的风险性非常恐惧 ;一种是认为这是医院的常规手续,甚至认为是外科医生吓唬患者,推卸责任,被动接受。对于前者我们一定要反复强调手术的必要性,必须为此付出风险。在谈论之前,可举出一些众所周知的事例,比如在大街上行走,有被汽车或被自行车撞伤的危险,有被石头绊倒的危险,难道因此就不外出走路了?即使待在家里,还有地震的危险。手术并发症如同走路摔倒一样,并不可怕,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作为医生是不希望出现的,作为患者更不希望发生。所以我们要互相合作、互相信任,避免出现,对每一种风险可以通过过去发生的概率和我们具备抵御风险的措施和能力来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否则一些患者甚至被吓坏,放弃手术治疗的机会。对于后者外科医生在谈话前要特别强调谈话、签字并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是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患者有对手术治疗的选择权利。重点要谈从目前医学现有的水平对有些手术风险的抵御能力是有限的,让他们对手术可能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和意外情况有一种心理准备或可否接受,希望得到患者的理解并同意手术。例如对孤立肾肾癌进行手术,很有可能出现保留不住肾脏或术后发生尿毒症。
六、综合和持续治疗的可能性
作为患者及其家属,总是希望一次手术能够一劳永逸,然而由于不同疾病的发展规律和生物学特点不同,决定了手术治疗不是万能的方法。例如肾移植手术只是肾移植的一部分,术后需坚持长期应用抗排斥药物,一方面费用昂贵,另一方面存在药物的毒副作用;肿瘤患者术后还需应用化疗、放疗等治疗;尿道会师术后需定期尿道扩张等。术前谈话时,应该让患者及其家属知道术后综合和持续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表明手术治疗仅是该种疾病治疗的一部分,以便患者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进一步治疗。
七、手术治疗效果的迟后表现性和不可预测性
手术治疗的效果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手术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大多数外科疾病,手术治疗后疗效明显,立竿见影。因此,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甚至一时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埋怨手术白做了或不成功,引起不必要的医疗**。有的外科医生术前可能过分夸大手术的作用,结果反而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失望。由于不同疾病的特点、个体差异和病程进展的不同,对手术治疗的效果表现有迟后性和不可预测现象,如库兴综合征,切除腺瘤后,肥胖不是近期就能消失的;肾结石手术和膀胱癌手术后的复发现象,往往不可预测。因此,术前谈话时,对有些疾病的手术治疗效果的迟后表现性和不可预测性,一定要提前告诉患者及其家属,使患者对预后有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外科医生对患者的预后评估决不可忽视。
总之,术前谈话看似是一个小问题,但却蕴涵着深奥的艺术、学问和哲理,体现出一个外科医生的医术、医德和责任心。不仅如此,它对促进医患交流、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