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甲型H1N1流感爆发并流行时,科学家毫无办法,而待疫苗研究并生产出来时流感高峰期已过。一般流感疫苗生产是按照"逆向基因工程"进行的。也就是说,当一种新型流感毒株出现,科学家要首先破译其核糖核酸(RNA)序列,去掉病毒毒性后,再用独立的DNA片断(被称为质粒)原样"拷贝"病毒的RNA序列。
质粒输入到猴肾脏细胞后,会利用细胞的蛋白质合成脱毒病毒,如果把这些脱毒病毒作为"种子"再注入鸡蛋,就生产出了可供人类接种的疫苗。猴肾脏 细胞不携带任何未知的病原体,也不会引发肿瘤等,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培育"种子"脱毒病毒的细胞,但它接受质粒输入的效率非常低,严重妨碍了流感疫苗的生 产速度。
现在,来自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的38位医生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第五卷第185期上发表文章,详细阐述了他们研究出来的一种快速生产疫苗的方法。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先是对流感病毒的红血球凝聚素(HA)和神经氨酸苷酶(NA)的基因进行测序,然后综合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和基因修正技术人工合成疫苗基因,再将疫苗基因转染到马-达二氏犬肾(MDCK)细胞中,从而提取出疫苗。医生们还改进了疫苗病毒的主体骨架,从而使疫苗的产量更高。
根据这一办法,下次流感来临时,只需要把合成疫苗的基因序列公布到网上,疫苗生产商就可以开始对照生产疫苗,而不需要等疫苗种子抵达后再开始安排生产。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