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静脉曲张是门脉高压(肝硬化进展期的并发症)的一种表现,好发于食管下段粘膜下层。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所有上消化道出血的10-30%。 标准按照EV的形态及出血的危险程度分轻、中、重3级。
轻度(GⅠ) EV呈直线形或略有迂曲
中度(GⅡ) EV呈蛇形迂曲隆起
重度(GⅢ) EV呈串珠状、结节状或瘤状
内镜检查发现下列之一阳性即可诊断为静脉曲张出血:
①曲张静脉活动性出血;② 曲张静脉表面有“白色乳头”状隆起③ 曲张静脉上覆盖血凝块;④ 发现曲张静脉而无其他潜在的出血来源;
静脉曲张治疗
一、药物治疗
内脏血管收缩剂、 血管加压素(类似物)、 生长抑素(类似物) 非心脏选择性 β-受体阻滞剂
生长抑素(类似物)可以有效地,至少是暂时地控制80%的出血。生长抑素可能比其类似物奥曲肽更有效。 即使给予足够的剂量,仍有大约30%的患者对β-受体阻滞剂无反应,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 无减低。这些无反应的患者只能通过侵入性HVPG测量发现。而且,β-受体阻滞剂有副作用,如乏力和阳痿, 这可能降低依从性(特别是在年轻的男性),或者有些患者因为其他原因有β-受体阻滞剂禁忌症。
静脉扩张剂
硝酸酯类 不推荐单用硝酸酯类。5-单硝酸异山梨酯降低门脉压力,但是由于它的全身扩血管作用常导致血压的进一步下降以及潜在的肾功能损害(肾前性),所以它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
联合疗法产生协同的降门脉压力作用 5-单硝酸异山梨酯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联合疗法在降低门脉压力上有协同效应,在单用β-受体阻滞剂初治无效的患者中特别有效。然而,特别是在50岁以上的患者中,由于对肾功能的损害和长期死亡率的影响,联合治疗的副作用可能超过治疗作用。所以,不推荐常规使用联合疗法。
二、内镜下治疗
局部治疗 硬化剂治疗或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 (EVL) 对门脉血流或阻力无影响
分流疗法 手术或放射介入治疗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TIPS) 降低门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