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学生逃离“危险科室”

医学生逃离“危险科室”

2012-04-20 11:36 阅读:3897 来源: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申琼鹤
[导读] 急诊、儿科和精神科被业内人士公认为是“责任大、风险大、服务难度大”的医院“三大危险”科室。近日,据复旦大学团委一项专题调研显示,医患关系的紧张已导致很多高风险的科室招不到名校大学生,名校

    改善医患关系,最主要的是平衡医疗资源,改变医疗人才、医疗资源紧缺和分配不均的现状。图为2006年世界心脏日,上海15家医院联合在上海市南京东路步行街世纪广场举行义诊。

    一些医生表示,在为病人健康与生命负责而必须认真集中的同时,还要忍受有些患者的不理解、不尊重甚至拳脚暴力,感到“心理压力很大”。

    近年来,国内一些医院屡起医患纠纷,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急诊、儿科和精神科被业内人士公认为是“责任大、风险大、服务难度大”的医院“三大危险”科室。近日,据复旦大学团委一项专题调研显示,医患关系的紧张已导致很多高风险的科室招不到名校大学生,名校的医学专业也不再让学生争相热捧。

    今年3月,哈尔滨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8岁的实习医生王浩,死在一名18岁患者的水果刀之下,医患关系的矛盾再一次以触目惊心的极端方式出现。医生和准医生表示,在医患关系中,医生也是弱势群体。

    生活状态:

    工作压力大难以被理解


    一名受访者提到:“有一次一个少年不小心将钉子扎入眼睛,家长几天后才将其送进医院治疗。最终因为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而导致孩子失明了。家属没有反思自己,认定是医院的过失。他们闹得很凶,贴大字报,在医院喊着‘还我眼睛’。”一名五官科医院眼科的实习医生说:“有一次我们医院有一名医生给病人看病,发现那个病人手上拿着录像机在录像,就问他干什么,病人就说:‘我要把你给我看病的过程录下来,否则以后出事了没有证据。’”

    调研中,部分受访者表示自己工作强度大、工作风险大,一方面要评职称、发论文,另一方面还要门诊,每天超负荷地工作,在为病人健康与生命负责而必须认真集中的同时,还要忍受有些患者的不理解、不尊重甚至拳脚暴力,感到“心理压力很大”。

    有受访者甚至表示:“医生很累,医生的生活就是没有生活。”

    职业选择:

    产生排斥和躲避心理

    许多受访医学生提到,一些很轰动、流传很广的医患纠纷事例已经导致很多学生或家长排斥学医的心理。

    一名受访医学生表示:“就我而言,我是绝对不会当医生的,我的很多同学也有这样的考虑。” 对于那些志向不变、选择留下来的医务青年而言,部分受访者表示“现在的关注点更多是在于能不能去好的医院、好的科室”。一名匿名受访者表示:“有些同学会选择事故发生率较低的科室,比如眼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等。像儿科这样高风险的科室,听说连市里一家知名的儿童专科医院都已经两年没有招到一名复旦的大学生了。”

    也有少数受访者提到,医患纠纷使得他们“不容易信任别人”、“变得更加警觉”。

    缓解方式:

    教育要引导分层

    对于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调研建议医务青年群体中的党团组织、科室要更加注重局域性的媒介运用,使用更多具有一定排他性的公共网络空间,例如设置密码的QQ群、飞信私群等为他们提供分享经验,舒缓情绪的空间。

    同时,还要发挥好退休医师、医学教师的作用,让他们用亲身的经验滋养身处压力下的医务青年。

    此外,医生们和准医生们看重专业共同体的认同,要发挥好专业共同体中专家、行家的作用,引导他们更加注重把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与失的关系”和医学伦理的看法糅合在行医技术的传授中。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