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胃不和证
治则:疏肝理气,和胃解郁。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壳、川芎、香附、陈皮、佛手、苏梗、延胡索、甘草)
加减:偏寒者加高良姜或乌药;偏热者加川黄连或山栀子;胀甚者加广木香、砂仁;吞酸者加煅乌贼骨、瓦楞子、浙贝母;痛甚者加金铃子。
(2)脾胃虚弱证
治则:温中健脾,益气和胃。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减(党参、茯苓、白术、陈皮、广木香、砂仁、黄芪、桂枝、白芍、生姜、甘草)
加减:腹胀便溏者加炒扁豆、薏苡仁、莲子肉;食后腹胀、嗳气者加香橼、佛手、炒三仙;泛吐清水者加姜半夏、草豆蔻;寒气盛者加良附丸或干姜、肉桂。
(3)脾胃湿热证
治则:清热化湿,和中醒脾。
方药:三仁汤合连朴饮加减(黄连、黄芩、白蔻仁、蒲公英、生薏苡仁、法半夏、茯苓、厚朴、甘草)
加减:胃痛甚者加延胡索、金铃子、郁金;大便不爽者加大黄、枳实;恶心、呕吐者加竹茹、生姜、佩兰;纳呆者加鸡内金、谷芽、麦芽。
(4)胃阴不足证
治则:养阴益胃,和络止痛。
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北沙参、太子参、麦冬、生地、栀子、当归、金铃子、白芍、甘草、绿萼梅、八月扎、香橼皮、鸡内金)
加减:口干甚、舌红赤者加天花粉、石斛;大便干结者加玄参、火麻仁;纳呆者加谷芽、麦芽、乌梅、山楂。
(5)胃络瘀阻证
治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五灵脂、蒲黄、丹参、檀香(后下)、砂仁、三七粉(冲服)、延胡索、郁金、枳壳、炒莪术)
加减:偏实热者可加大黄、金铃子;偏寒者加肉桂、乌药;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阴虚者加生地、白芍、百合;黑便者加血余炭、阿胶(烊)。
(6)脾虚气滞证
治则:健脾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壳、党参、白术、茯苓、郁金、蒲黄、五灵脂、九香虫、丹参、甘草)
加减:痛甚加延胡索、皂角刺;偏寒者加肉桂、乌药;空腹痛伴泛酸者加乌贼骨、浙贝母;腹胀疼满,嗳气频繁者加厚朴、苏梗、香附;大便稀溏者加桂枝、炮姜;大便秘结者以枳实易枳壳,加莱菔子、槟榔片、肉苁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