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愿意学医的人越来越少。
去年夏天,我和我们招生办的老师去招生。
电子、电信、光电,各大工科摊位前门庭若市。
我们摊位寥寥无几。
其实我们学校八年制是华中地区所有学校里分数最高的专业(当年情况而言)。
我记得有个孩子路过同济门口的时候说,爸爸妈妈,我还是想当医生。
他爸说,还是算了吧,现在当医生太危险了。我们希望你平平安安的。
我听了很赞同。
如果他们知道了我们的收入,估计会恨不得拆了我们的摊子。
有人说现在医学院分数仍然很高,这是我说没人愿意学医是矛盾的。
事实上,最近医学院专业的分数已经在下降了。
一个金字塔最先受影响的当然不是会塔尖,所以说北协中山华西同济湘雅的分数没降,意义不大。
2.学医路程艰辛,大医院招人门槛高。
鄙人虽然不才,所在的医院没博士***也基本就再见了。除了一些医技科室。
还要看第一学历,本科也要是全国那一二十所医学院毕业的。
这一点几乎卡死了所有本科二本、三本医学院校毕业,通过努力考取了本院研究生的同胞们。
但是你们不必忧伤,这其实是悬崖勒马。
学医路途艰辛。
我读大学的时候,常年一天八节全英文专业课,晚上自习到教学楼关门。
月经考。
学校还拿淘汰制什么的吓唬人。
有两个同学读了一半受不了了,转去了别的专业。
现在做生意混得人模人样,有房有车有老婆。
3.优秀医学人才流失严重。
大多数年轻医生工作强度高,时间长,全年无休,没有周末节假日。
说我工作不忙竟然还有时间写知乎的脑子里面估计是进水了我吃手术餐蹲马桶的时候看看手机都不行吗。
收入低,鄙人每周工作70小时,月收四位数。还不是很大的四位数。
过几年工资多点。但除以工作时间,单位时间的工资仍然没法看。
这种情况在大三甲医院往往要等到副高了才会改善。
不要老拿骨科心内主任说事,一个医院也没几个骨科心内主任。
现在的时代,讲的是效率和性价比。
别人一周工作40小时赚4000,你一周工作70小时赚6000,谁更廉价,一目了然。
收入方面我只能说信不信由各位了。
确实,我也认识一年赚七位数的大主任、大教授、大老板。
各位有认识的七大姑八大姨当医生,认为多么多么有钱,我不盲信也不否认。
有钱的医生当然有,但是比例很低很低。
总之,鄙人所在医院的年轻医生都就这么点了。
还有说我是因为不思进取才穷的,我真的……feel so sorry for your IQ.
其次,工作环境差。
这里说的不是医院的楼修得破,值班室漏风钻老鼠。
而是医患环境(媒体,你要负责)。
往轻了说,病人意见多难伺候;往重了说,碰到医闹生命安全都没保障。
看你怎么想怎么看。
培养周期长。
大医院的小医生动手机会少,成长太慢。特别是精细手术科室。
一辈子熬不出头的大有人在。
大教授是有钱,但毕竟是少数。
想在好医院混到那一天,先熬过十几二十年鼻青脸肿的生活再说。
blablabla,不继续写心灵***了。
以上都是心平气和的客观描述。
觉得我戾气重,甚至是在抱怨的同志可以关网页了。
想教育我“哪个行业不累”的同志,也可以关网页了。
我的认知水平没有差到那一步,不需要常识科普。
对于某些上帝,我永远只有一个问题:你的键盘是什么牌子的。
接上。不管怎么说,这些原因都导致很多年轻医生、高端医学人才负能量积累。
很多人想走但还是留下来。
因为舍不得学了这么多年的专业,觉得太可惜,青春喂了狗。
抑或是不够勇敢,被家庭等等束缚,下不了决心跨出这一步。
不过偷偷地说,我知道不少人是贼心不死的。
嘘。
我的同学们转告时候的那喜悦劲儿,发朋友圈微博配的文字都是“终于挣脱了医生行业”之类的话。
当然,要屏蔽掉老板们。这种感觉不当医生的人很难懂。
一个真实case:
一朋友前年跳槽去上海做consulting,今年买了辆沃尔沃。虽然也算不是豪车。
但搁几年前他吃顿海底捞、买件MUJI都心疼半天。天差地别。
当然,这只是个例。
跳槽了混得不好、混不下去后悔的当然也有。
不过鄙人窃以为这种人就算留在医院,也成不了什么大事。
走到哪说白了都是靠能力吃饭的。
医生基本是铁饭碗,后期职业。
前期被压成狗,生活不能自理。
红包什么的大概是下级小医院的东西,反正我从来没见过。管得严。
前期投入巨大,收入回报不成正比;
如果40岁以后能修成正果,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当然,一辈子都会非常忙,都在不断地学习。
同时,也只能是个中产。
真的想当医生发财,只能去梦里悬壶济世了。
一句话总结:
愿意一辈子吃苦;
有足够觉悟和追求;
身体扛得住、膀胱和肠胃够强大,腰椎、颈椎够好,不怕静脉曲张;
来了闹事的跑得够快;
且家里经济条件允许,对此真心感兴趣的,可以学学医。
毕业急着出来赚钱,熬不了夜、耐不住寂寞、看不进去英文文献专著,觉悟不够高的,我觉得就算了吧。
不是害你们。